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243.64
  • 期刊
  • OpenAccess

E-mail and E-public Discussion Forum: Taiwan's Experience in e-democracy

臺北市的電子民主經驗:以市長信箱與市民論壇檢視

摘要


從各國電子化政府的推動歷程來看,可以由兩個角度來進行剖析:一是線上提供公共服務,例如:網路報稅、網路申請證照等等,這可以說是電子化政府的原型,運用網路代替馬路,企圖將政府的公共服務電子化。另一則是以資訊通信科技(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強化民眾意見的表達,提升公民在政治或公共政策的參與度,例如:電子民意信箱與電子公共論壇等等。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瞭解到電子化政府的發展,除了原初企圖利用資訊通信科技的力量來提高政府行政的效率,改善行政流程,提供民眾更為快速與便利的服務之外,還進一步強調民眾能夠經此積極的參與公共事務的處理與意見的發表,以推助民主,提昇公民對公領域的參與度。正如聯合國負責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Jose Antonio Ocampo所表示,「很多政府是想通過上網服務減少繁文縟節,除此之外,我們認為這還可以促進政府提高透明度和民主性。」 從當代社會科學對傳播媒介影響力的文獻檢視中亦可發現,每當傳播媒介產生新的技術演進或突破時,傳播媒介與政治之間就會產生微妙的互動及轉變。尤其是進入網路時代後,隨著技術的創新,資訊通信科技所形成的資訊量、傳播速度,以及即時互動的群聚力量,在在使得資訊通信科技型態的傳播媒介不僅克服了時間與空間的障礙,並且還賦予使用者在傳播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控制地位。雖然資訊通信科技所形成的複合性水平式傳播方式仍處於成形的變動階段,但是很明顯的,它勢將重新定義傳統政治活動,而且造成政府與民眾對話特性的轉變。而這項轉變被許多學者視為是直接民主再生的契機,因此,被稱為「電子民主」(electronic democracy , e-democracy) 。 環顧世界各國,目前電子民主實施的具體形式主要表現於「電子民意信箱」、「電子公共論壇」,以及「電子選舉」與「線上公民投票」等幾個面向上。依政治性與適法性的程度,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的一個量表: 電子民意信箱 → 電子公共論壇 → 電子選舉與線上公民投票 由左至右,依序是「電子民意信箱 」、「電子公共論壇」 ,以及「電子選舉」與「線上公民投票」。其中,除了「電子選舉」與「線上公民投票」具有最為濃厚的政治性與適法性問題外,「電子民意信箱」與「電子公共論壇」是目前在政治現實考量下最可能被廣為運用的電子民主形式。 本文就是嘗試以電子民主這條脈絡來檢視臺北市政府在推動電子化政府發展的現況。首先,將說明電子民主的意義,並對「電子民意信箱」與「電子公共論壇」等電子民主的具體形式做一闡釋;其次,則將研究對象鎖定在臺北市「市長信箱」與「市民論壇」的實際建置經驗、發展與現況的檢討,從中掌握其特質並瞭解其所遭遇的問題;最後,則經由檢視所獲得的結論提出檢討與建議,以為健全電子化政府的發展有些許貢獻。 根據本所做的分析發現,臺北市電子民主有兩個主要的特質:首先,是市長信箱與市民論壇相對照即可知,市長信箱的發展遠比市民論壇更為成熟與完整,也更受市民的重視,而其中的關鍵在於市府對市民信件的回覆與處理的法制化所致。至於另一特質則是與世界其他城市的電子民主推動相較,臺北市的電子民主具有漸進主義色彩。例如:明尼蘇達州的電子民主方案(E-Democracy)、加州的Santa Monica市的24小時的公共電子網(Public Electronic Network , PEN)、英國的公民線上民主(UK Citizens Online Democracy),以及荷蘭阿姆斯特丹的(City Talks、city consultations 及 Digital City)三個實驗方案等,不僅跨越出電子信箱的模式,甚至超越電子公共論壇,進入線上諮商、討論以及會議參與與表決,利用這種方式,人們可以更及時的、更直接的參與表決公共事務。 在推動的過程中,與所有政治的建設和政策的推行一樣,皆遭遇到一定程度的困難,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包括:「執行成本的增加」「政府與民眾之間存在有期待的落差」、「宣傳與教育的不足」,以及「資訊的不均」。基於此,本文最後提出總結建議,以為未來在電子民主方面可以努力的地方: 一、 追求數位平等 從關於電子公共論壇使用狀況得出的研究結論顯示,存在有資訊不均、資訊區隔的隱憂。實際上這不論在電子公共論壇或是網路其他使用上仍侷限在特定的少數族群,此一情形並未有顯著的改變。雖然資訊與通信科技將增加民眾取得資訊和表達的機會,但對於許多缺乏電腦或網路等知識或設備的人來說,將無形拉大此一不均的狀況。因此,如何克服數位落差的問題,提供民眾充分使用相關資訊通信的設備和管道,達到每位公民都能夠擁有使用資訊通信設備參與政府的平等機會,以確保公民參與的公平性。 二.積極的回應性 在「電子公聽會」、「電子選舉與線上投票」尚未建立的此時,政府更應對於每位民眾於電子公共論壇的發言給予一定程度的重視,並加強其回應的速度,不能只是視為民眾抒發己見的一個管道而不加理會,否則將只剩裝飾功能,並無實質意義。只由讓民眾感受到這樣一個途徑可以受到政府的重視,公民對此的參與感才會逐漸增強,也才能使得電子化政府更為往前邁進。 三、建立合法性規範 促進電子式的公民參與,在民主法治社會中,最重要的工作還是需要立法來保障。尤其是「電子公聽會」、「電子選舉與線上投票」的面向,在在皆涉及目前我國相關法律的制訂或修改,運用立法的方式確保該等法律增進電子形式的參與,亦使得公民意見的呈現確實受到法律保障。 四、打造安全隱私的數位環境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技本身一如其他工具一樣終屬中性,可被用於正途,亦可用於歪道,因此,政府必須確保資訊通信的應用是安全的,且不侵犯人民的隱私權。尤其是電子選舉與線上投票,更是需要考量此一議題。 總而言之,新技術提供一種新的可能,讓人們享受更好更便利的服務,並且擴大民眾參與政府的能力。不過,根據2003年11月聯合國所公佈的《十字路口上的電子政府》(E-Government at the Crossroads)報告曾清楚指出,目前只有少數國家將「電子化政府」應用於提供交易性的服務,而將之運用於公民參與議政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努力讓電子化政府的服務更加多元與普及之餘,政府有責任將之導引至更符合民主的方向,鼓勵公民參與。政府不應阻止或懼怕這種由下而上的資訊流,反而應積極鼓勵促成,並提早為電子民主做好準備。

並列摘要


Many governments want to provide services by internet to reduce processes and costs; in addition, it could also promote go ernments' clarity and democracy. Electronic democracy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capacity of the new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to enhance the degree and quality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emocracy. And it is taking Taipei City Mayor's Email-box and Taipei Citizens' Forum as a case example.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relevant issues of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an e-government. These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s are inspected by a series of empirical investigational agent. The study will probe into what directions of e-democracy are head for, what factors affect development of e-democracy, what difficulties there are on e-democracy road? The results from Taipei's experience on the establishmen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hould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plan and evaluation for e-democracy.

被引用紀錄


余佩怡(2013)。內政部部長電子信箱個案研究— 顧客導向觀點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1028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