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54.6
  • 期刊

解讀維梅爾的「畫中畫」

Analysis of the Picture-within-Picture of Vermeer's Paintings

摘要


現代美學非常強調藝術的構成要素中應該具備著象徵性的元素,以便於提供觀賞者多重的想像空間。十九世紀末之前的西方藝術發展一直是著重於「寫實」風格的精煉,所以當十九世紀末的藝術思潮開始強調「表現性」時,寫實風格開始遭到鄙棄。然而現代人再經過一番沉澱之後,逐漸發現現其實一件好的「寫實」畫作絕非只是對現實世界的「摹仿」而已,它必也隱含了「表現性」在其中。這就是為什麼看似平淡無奇且非常寫實的風俗畫能夠吸引住現代藝術史界注意的原因。 「畫中畫」的表現手法由於擁有豐富的語彙又符合當時的社會風尚,所以深受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的喜愛,諸如史汀(Jan Steen, 1626-1679)、法布利契亞斯(Carel Fabritius, 1622-1654)和維梅爾(Jan Vermeer, 1632-1675)等都是個箇中好手。本文主要是探討荷蘭十七世紀「黃金時期」的繪畫大師--揚,維梅爾如何在他的風俗畫的畫作中以「畫中畫」的表現手法,成功地傳遞出可見的意義和其它更富象徵性的內容。雖然維梅爾的作品內容非常豐富,不過因為維梅爾生前留下的個人資料與文字記載非常稀少,所以直接解析其畫作將會是較佳的選擇,因此本文擬採取「圖像學」(Iconology)的研究方式來解讀維梅爾的畫作中有關於「畫中畫」的部份,期待能藉此拼湊出畫家創作時的理念與背景。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吳品瑢(2011)。「記憶‧顯影」-照片圖像與意象再現的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149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