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70.93
  • 期刊

由鄉莊社會到現代社會:從土地所有制度演進重看台灣戰後初期農村土地改革

Changes of Land Institute in Taiwan: Tenancy System and Postwar Land Reform

摘要


本文對於台灣農村土地所有制度如何形成,進行歷史性地考察。明清之際,漢人因沿海人口壓力而來台移墾,循中國沿海盛行之制度於台灣以業佃關係進行農作生產,社會面則以鄉莊組織進行基層自治。日本殖民時期,台灣總督府為使日本資本進入台灣,而漸次改造業佃關係,成為一配合日本殖民政策發展目標、可供土地融資之土地所有權。於此同時,國民政府於大陸形成以土地改革作為現代化計畫之一部分,卻從未成功,終至潰敗於成功執行土地改革的共產黨之手。退敗台灣後,於共產黨的競爭壓力之下,以美援為輔助進行了土地改革。1949年至1953年的農村土地改革,對台灣的業佃關係進行徹底的介入與改革,將原有業主權與佃耕權均改造為排他、可轉讓、以個人為權利主體的所有權,並透過共有土地之徵收,將過往以鄉莊社會為主的經濟模式,逐步轉變為現代國家治理模式。自此而後,農村土地所有權制度確立,台灣農民的耕作生產與鄉村治理逐步納入國家可掌控治理之範圍。由此歷史視野觀之,每一階段的土地所有產權變化都與當時的國家政策相配合,在國家對農村社會資源的汲取或改造想像之中,產權成為重要的治理工具,變更產權的同時,也均將引發鄉莊社會的變遷與農作生產方式的改變。於農村土地使用引發諸多討論之今日,對於土地所有制度進行歷史性的考察,有助於我們重新思考上世紀土地改革運動對於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意義。

並列摘要


This paper examines land reform in Taiwan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ince early Ching dynasty, Chinese peasants began to settle in Taiwan in large numbers and brought the tenancy system with them from the Mainland to cultivate the land. After 1895, the 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 had succeeded to build up a modern sugar economy in Taiwan and modernize the agriculture sector. It carried out a land reform to introduce modern land property rights system. While on Mainland China,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had advocated peaceful land reform to counter the rising influence of the CCP, but failed to implement it before its defeat in 1949. In Taiwan, KMT remembered the lessons of its failure. It carried out land reform and controlled the rural area in Taiwan. As part of the modernization plan in Taiwan, the land-to-the-tiller program turned tenant peasants into small holders, established modern private land ownership institution, and transformed the organization of peasant society.

參考文獻


台灣土地銀行。1947。《台灣土地銀行》。台北:台灣土地銀行叢書
矢內原忠雄、周憲文譯(2002)。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伊能嘉矩、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編譯(2011)。台灣文化誌。台北:台灣書房。
李文良(2006)。晚清台灣清賦事業的再考察。漢學研究。24(1),387-416。
沈時可、張力耕編校(2000)。台灣土地改革文集。台北:內政部。

被引用紀錄


江欣樺(2016)。種茶或營造自然:坪林文山包種茶業生產場域的象徵鬥爭〔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101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