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04.98
  • 期刊

臺灣宜蘭淇武蘭遺址出土的十六至十七世紀外國陶瓷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y Foreign Ceramics Excavated at the Qiwulan Site in Ilan, Taiwan

摘要


淇武蘭遺址位於臺灣宜蘭縣礁溪鄉二龍村及玉田村的交界,自2001年發現以來已知出土有近三萬件的外國高溫器和施釉陶瓷,其年代跨幅早自十六世紀前期或更早,晚迄近現代。本文則是梳理遺址出土的十六至十七世紀的陶瓷標本,其主要產地來自中國,個別標本出自東南亞泰國或緬甸。中國陶瓷種類不少,除了景德鎮製品之外,還有大量的福建漳州窯製品,其種類有青瓷、青花、青花五彩和低溫鉛釉陶器等。出土陶瓷的年代可印證文獻所載,早在十六世紀後期已有中國漁船進出臺灣雞籠等地。另外,自中國攜入臺灣的施釉陶瓷於淇武蘭遺址墓葬中,其和住民噶瑪蘭人製作的低溫素燒陶器之間有著替代、互換的現象。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三上次男(1982)。バサリカン遺跡出土の貿易陶磁。貿易陶磁研究。2
大分市歷史資料館(2003)。豐後府內 南蠻の彩りー南蠻の貿易陶磁器—。大分市:大分市歷史資料館。
三杉隆敏(1982)。世界の染付。京都:同朋社。
上東克彥(2004)。鹿兒鳥縣薩摩半島に傳世された華南三彩—クンデイと果實形水注—。貿易陶磁研究。24
大橋康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