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57.207
  • 期刊
  • OpenAccess

論張耀升《縫》的空間指涉意義

Discusses Zhang Yaosheng "Seam" Spatial Metaphor

摘要


《縫》是一部空間指涉意義豐富的作品。由家庭進而寫社會大環境的空間書寫,寫出人我之間的關係。《縫》描寫了一個存在於現實中,卻是隔絕現實存在感的空間,例如:閣樓、棺木、420寢室以及樹海。「閣樓」是屬於家宅一部份卻又獨立自家宅之外的空間,裡頭的傢俱是介於「存在」與「丟棄」之間,是存在於現實的,卻不被現實所記憶承認的異質空間,小說中的奶奶、爸爸都曾和這些傢俱有著相同的處境;棺木則是時空的停頓點,因為在這裡只有死者的過去沒有未來,連此刻也不存在;420寢室是個現實中的鬼魅空間,因為那間寢室會讓人死去,同時也會再活過來,以進入升學體制最殘酷的競爭中,成為體制的一部份;樹海存在於時間的盡頭,表現無邊寂寞的空間,其實是現實的困境。《縫》描寫了存在於二個世界中的過渡空間,例如衣櫃和門。衣櫃在文中展開成通向死亡、同時也通向重生之路;門,往往是通向另一個空間、另一種處境,但在本文裡,門卻帶給人物更大的困境、更荒謬的處境。《縫》同時書寫了理想空間的追尋,同時也顯現了現實處境的失落,例如小說中的暘城,是少年心目中理想的家園,卻無法企及,也不斷對比現實的黑暗與荒謬,是一個敲開了也看不到希望的門。《縫》一書以空間鋪陳了時間,書寫了人物成長的軌跡,從少年-青少年-當兵-進入社會,一幕一幕的空間鋪設成時間流軌的軌跡。

關鍵字

空間 過渡空間 理想空間

參考文獻


Lefebvre, Henri包業明編(2003)。空間政治學的反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Bakhtin, Mikhail Mikhailovich佟景韓譯(1996)。巴赫金文論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米‧巴赫金(1998)。巴赫金全集。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Crang, Mike、王志弘譯、余佳玲譯、方淑惠譯(2006)。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出版社。
Cresswell, Time、徐苔玲譯、王志弘譯(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出版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