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3.101.186
  • 期刊

傳播心理與民間文學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and Folk-Literature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為作者所構擬「傳播心理與民間文學」系列論文的第三篇,也是最具綱目性的一篇。學界如果要從傳播心理來觀察民間文學,那麼應當對傳播學和心理學先有瞭解,並探討其能夠取用的層面和理由。本系列論文則主取艾伯林氏《鏡與燈》中之藝術四要素,參酌後來學者之修潤與異解,而以傳播學之媒介與心理學之內、外化說補強之。本文雖尚未正式分析民學,然而為此後研究之奠基工作,選擇概念,反思商量,庶幾無誤。

關鍵字

傳播學 媒介 載符媒介 心理學 內化 外化 民間文學

並列摘要


1. Compare four elements of art with linear model of Communication.2. Media as fifth element.3. The world and the media.4. Intern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5. Four elements and the schema of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6.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and Folk-Literature.

參考文獻


Abrams, M. H.、酈稚牛譯、張照進譯、童慶生譯、王寧校(2004)。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勁榛()。
陳勁榛(2012)。艾伯林氏藝術四要素說及其從藝術到文學的調整。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4,281-284+289-292。
王國維(1996)。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約翰.費斯克、許靜譯(2008)。傳播研究導論:過程與符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紀錄


李浩德(2004)。僧祐《釋迦譜》之編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4.02440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