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7.146

摘要


近年來因爲教育改革造成學校教育強調本土化,教育部極力推廣民俗體育,更將民俗體育編入國中小體育課程教材之中。在民俗體育的教材之中跳繩運動爲其中一項,也是最簡便的一項運動,通常經過適當的指導後,學習者便能執行跳繩運動。然而在跳繩運動推廣的過程中,如何以適當的動作來進行跳繩運動,而且進行跳繩運動後對人體又有那些效益,似乎沒有比較客觀的科學根據。由於跳繩動作爲手、腳及本體感覺的協調動作,了解肢段間相互作用的情形以及可能的原因是很重要的,以此來瞭解跳繩運動之起跳的時機是依什麼機轉做爲標準,及著地時下肢關節是如何以最有效率的型態再次的起跳,以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本文以生物力學的角度來探討跳繩動作之協調性,文獻中整理出跳繩協調動作的產生因素及生物力學參數對跳繩動作協調的影響,並讓從事跳繩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在推廣跳繩運動時,能瞭解跳繩運動的原理及其運用的方向。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2002)。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比賽規則。基隆市: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
林文忠(1980)。最新跳繩技巧。臺南市:綜合出版社。
Richard cendali簡介
許樹淵(2001)。運動技術智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秀惠(2005)。量化全身性運動協調之工具-主成份分析。體育學報。38(4),39-52。

被引用紀錄


陳鵬仁(2020)。走繩活動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靜態平衡與跳繩動作的影響運動研究29(2),71-83。https://doi.org/10.6167/JSR.202012_29(2).0007
許秀帆(2010)。跳繩運動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以臺南縣柳營國小為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118-1511201215463938
朱蓓琪(2012)。國小學童跳繩專業化、SF-36健康量表與體適能之探討〔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118-1511201215464185
江毓琪(2015)。利用體能創意教學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童體適能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146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