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84.171
  • 期刊
  • OpenAccess

北朝佛教社區共同體的法華邑義組織與活動-以東魏〈李氏合邑造像碑〉為例

摘要


《法華經》主張眾生皆具平等大慧,且經由菩隨行漸次深廣的實踐過程,人人皆可莊嚴國土與畢竟成佛。《法華經》的新生活理念,經由僧侶、信徒傳佈,漸落實到北朝華北地方城鄉社區共同體士民中,成為凝結社區意識,共同體共願共行的主要機制。東魏〈李氏合邑造像碑〉彰顯「法華思想」主導的佛教社區共同體之組織與活動情形。李次率領族人及村中居民,共同信奉《法華經》並組成法華邑義團體。法華團體係以都邑、邑主比丘為領導者,唯那為幹部,並包合法華經主,眾邑子為基層成員的地域性組織。法華組織遵循法華精神,社區居民共同建寺院講堂,延請僧侶講桶《法華經》,塑造「二佛並坐」法華佛像,並舉行開光、供養、齋戒、行道等法華法會活動。《法華經》會歸眾生入一佛乘的願力,促使法華社區共同體成員,突破個人、家庭、宗族、社區的重重束縛,凝結人群到社區外面從事更廣大的社會公益事業,並進一步造天宮、立碑像,為國家乃至法界無邊眾生祈福,同願同生淨土。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北京匯編(三)
(1942)。塚本善隆著作集(第二巻)
山崎宏(1947)。支那中世佛教の展開
小笠原宣秀(1951)。中國浄土教家の研究
高雄義堅(1952)。中國佛教史論

被引用紀錄


劉玉菁(2015)。佛教因素對南北朝史學發展之研究--以四部史書為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0457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