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21.136
  • 期刊
  • OpenAccess

皎然意境論的內涵與意義-從唯識學的觀點分析

摘要


皎然(720-798?)是唐代一位兼具詩人及僧人雙重身份的「詩僧」,他所寫的《詩式》不僅是唐代詩歌理論的重要著作,還影響後代詩格的寫作極為深遠。《詩式》蘊含極為豐富的詩歌理論,但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意境論的建構,意境論不僅在唐代詩論中極具代表性,而且在整個中國詩歌理論史上來說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集中處理皎然的意境論。皎然的意境論探討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的關係,如果拿來跟唯識學「識」這個觀念比較的話,實呈現出相當類似的理論思維。唯識學以「境」為根與識的對象,亦即指心與感官所感覺或思維的對象,這種用法與中國傳統使用「境」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而內識與外境的關係,猶如創作過程中創作主體與創作對象的關係,識境理論隨著玄奘(600-664)的引進在中國流傳,很可能被皎然所取效吸收,影響了其詩歌理論的建構。因此本文便從唯識學的觀點,嚐試整理皎然境界論的理論架構,一方面希望能更清楚開顯皎然意境論的內涵與意義,另一方面則企圖呈現皎然意境論與佛教唯識學的理論相干性。

關鍵字

皎然 詩式 意境 立意 重意 取境 緣境 造境 作用 唯識學

參考文獻


(1687)。國朝詩話
清馬位(1971)。秋窗隨筆
(1995)。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論文集
(1996)。佛家名相通釋
(1977)。文選

被引用紀錄


吳怡靜(2015)。宋詩的風景視角——以「如畫」、「如詩」為核心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9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