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239.211
  • 期刊

從經學到理學-略論北宋儒學學術取向之轉變

摘要


北宋時期,上承唐末五代學術凋弊的局面,在宋初立國之後,學術逐漸復興。如柳開、种放、孫復、石介等人,提倡排佛思想,強調儒家道統。此外,范仲淹提倡學校於朝廷之中,孫復講學於北方,胡瑗講學於南方,對於教育的普及甚有貢獻。因此,到了仁宗時期,學術思想有了「學統四起」的繁榮局面。仁宗以後儒學的發達,包括了《春秋》義理之學的興盛,孫復《春秋尊王發微》、歐陽修《五代史記》、司馬光《資治通鑑》是其代表。此外,張載強調「氣」爲萬物之本。王安石主張「性無善惡」、強調事功。凡此種種理論與學說,都顯示了仁宗以後儒學多元發展的情形。理學亦爲儒學多元發展中的一支。理學可溯源自道家陳摶所傳之〈先天圖〉與〈太極圖〉。邵雍繼承了〈先天圖〉,周敦頤繼承了〈太極圖〉,其後程顥、程頤繼續推衍其理論。然而程顥、程頤兩人理論上的差別,卻成爲南宋「朱陸異同」的淵源。

關鍵字

排佛 春秋 理學 先天圖 太極圖 格物

參考文獻


元脫脫(1981)。宋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王梓材、馮雲濠、張壽鏞校補(1962)。宋元學案補遺。台北:世界書局。
張廣文(1992)。玉器史話。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錢穆(1978)。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錢穆(1977)。宋明理學概述。台北:學生書局。

被引用紀錄


袁承維(2017)。王安石和司馬光的思維模式比較:以「理事不二」與「理一分殊」為觀照通孔〔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303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