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01.89
  • 期刊

社會心理學本土化:反殖民主義與后現代論述之間

摘要


本文認為心理學本土化的提問,並非全然沿著反學術殖民的脈絡開展,同時是對心理學學科知識本質的挑戰。將本土化運動視為取消西方觀點的化約邏輯,不但窄化本土化意義作為世界體系社會知識進行創造性轉化的企圖,而且遮蔽本土化心理學當前視野,模糊文化意識所蘊生的生活多元性。文中提出「本土全球」和「全球本土」概念,並以社會心理學為例,說明實證心理學著重心理表徵主義,輕忽社會脈絡的樣態,正給出本土化思維的著力位置;進而藉由迎向他者心理學的時代來臨,嘗試理解本土化的歷史實踐意義。最後以後現代主義的時代精神為媒介策略,鋪陳貫時性的文化傳統與共時性的生活現象,來凸顯差異的、去中心的、多元的、在地的一種浮動知識版圖,這是深度精緻本土化論述的形構質素。因之,本土化不應視為心理學現代化/理性科學化的未完成方案,而是「後心理學」年代,一種新興的知識類型。

被引用紀錄


謝政育(2007)。「心理學」的社會再現:在台灣的初探〔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7.00139
吳英璋、林耀盛、花茂棽、許文耀、郭乃文、楊建銘、姜忠信、林宜美、詹雅雯、王韋婷、廖御圻(2019)。科學家與實務者:台灣臨床心理學的共時性顧後瞻前中華心理學刊61(4),361-392。https://doi.org/10.6129/CJP.201912_61(4).000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