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76.0
  • 期刊

人際際遇與生命夢想的形成與發展:以梁啟超的心理傳記學研究為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在於心理學研究曲範的反思下以及本土心理學研究的呼聲中,對於清末民初的歷史人物梁啟超予以心理傳記學研究的嘗試性探索。透過傳主梁啟超的心理傳記資料,探尋他的歷史處境我影響下,內心與外在環境的轉捩與調適歷程,並企圖檢視梁啟超內心的衝突,對於梁啟超「以今日之我戰昨日之我」的信念,找出其生命的「終極關懷」,同時分析並探討梁啟超對於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選擇。 其次,分析梁啟超在生涯發展中,從參與科舉到辦報理想的轉化以及他對於外在政治環境變化所作的因應。其中探討梁啟超對於選擇辦報從事文化宣傳事業的責任與期許,并且以梁啟超出入政治生涯的現象為例,探索文化模式中知識分子「清議」與「入仕」的角色衝突,來建構梁啟超對于人生志業的發展與期許。 人際際遇(chance encounter)會改變一個人生命的發展徐徑,也會使一個人的夢想逐漸成形以及發展、變遷。本文主要在於分析梁啟超的重要人際際遇對生命夢想發展的影響,從他與康有為師徒關係的建立;以及志同道合的變法烈士譚嗣同、變師亦友的黃遵憲,他們彼此之間的友誼,除了在學術思想、政治態度,乃至道德情感層面的影響,來建構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對於良帥益友關係的追尋;同時藉由梁啟超與異性之間的情感生活,從他與李蕙仙,何蕙珍,王桂荃三人親密關係發及這些人際際遇對於梁啟超的潛在性影響,來探尋歷史人物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面貌,期待對於歷史人物能以較為平凡、人性的角度來認識及了解。梁啟超的生命夢想的形成與發展正與其生命中的人際際遇有著密切的影響,而這些重要的生命面貌正是作為心理傳記學研究所不應忽視的層面。 本文最後將歸結出梁啟超生命夢想的雛型;以及個人生命發展是無法脫离社會、歷史、文化等脈絡因素的影響,兼而述及清末民初知識分子對於救亡圖存的生命關懷;並對於心理傳記學研究的發展提出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洪錫井(1991)。心理學質的研究之探索。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
陳祥美(1994)。梁啟超生命夢想的形成與發展:一種心理傳記學研究。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
彭昌義(1992)。大學生皈依佛教信仰之歷程研究-佛學社學生之深度訪談分析。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
Erikson, E. H.(1975).Life history and the historical movement.New York:Norton.
Levinson, D. J., Darrow, C., Klein, E., Levinson, M., Mckee, B.(1978).The Seasons of a Man's Life.New York:Knopf.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