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70.65
  • 期刊

增加身體活動量或運動訓練對肥胖者的效果探討

摘要


具有較高的健康體適能及身體活動量將可降低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而生活形態的改變,由坐式形態轉變成身體活動的形態,可以預防過度肥胖。超過理想體重20%、身體質量指數(BMI)在百分等級85%以上、體重在百分等級95%以上、紘三頭肌皮脂厚在百分等級85%以上就可以稱得上是肥胖了過度肥胖與死亡率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雖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但卻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若能透過增加身體活動量或運動訓練或許可有效控制肥胖,促進全人健康,提升生命品質。

關鍵字

身體活動量 運動訓練 肥胖 BMI

被引用紀錄


黃雅靖(2009)。居家步行運動對乳癌術後婦女化學治療期間身體活動量與症狀困擾之影響〔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1/TMU.2009.00107
吳宜宸(2010)。銀髮族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的關係:社會支持的角色〔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5/NKUHT.2010.00040
吳素琴(2011)。以家庭為基礎的國小學童身體活動介入計畫之成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2/CTUST.2011.00077
鄭宇翔(2016)。青少年動態通學與達到身體活動建議量及健康體位之關聯性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717
羅琬真、黃秀玫(2023)。骨癌青少年與年輕成人於術後身體活動量與生活品質之追蹤探討榮總護理40(2),123-132。https://doi.org/10.6142/VGHN.202306_40(2).00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