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97.248
  • 期刊

【論文摘要】患有支氣管肺發育不良之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於住院期之發展照護:個案報告

【論文摘要】Developmental Care for a Preterm Infant With Extreme Low Birth Weight and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During Hospitalization

摘要


背景與目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為早產兒常見之慢性肺疾病,多種因素可能造成慢性呼吸道和肺實質損傷,並與神經發展、動作和一般認知功能障礙之風險有關。本文介紹一位患有支氣管肺發育不良之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於新生兒加護病房住院期間物理治療師所進行之早期發展照護。方法:個案為一位懷孕週數24週4天且出生體重720 g之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於孕後週數27週開始使用經鼻式氧氣治療。物理治療師於孕後週數32週5天開始介入,因呼吸系統問題及心律不整之限制,個案矯正年齡3個月前之物理治療介入主要為擺位、活動促進及口腔動作訓練,而當矯正年齡3個月各方面趨於穩定後便開始進行積極物理治療介入。粗大動作可發現個案頭部及軀幹控制不佳,俯姿僅能仰頭45度並維持低於5秒,活動中呼吸速率明顯增加而出現喘的情形,顯示心肺耐力尚不足,精細動作可發現個案能主動抓握並維持10秒,兩手各抓握玩具維持小於5秒,而社交方面能展現社交微笑,對人們的興趣度高且能進行良好互動。然而,新生兒加護病房之環境限制難以提供個案最佳的發展環境,家庭支持亦不足,家屬探視次數少且親子互動技巧不佳。因此,住院期物理治療師之介入著重於利用加護病房的環境與作息,依照適齡發展標準提供加護病房環境下利於發展的介入方式,增加個案的心肺耐力及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發展,每週2次,每次約30分鐘,且與護理人員合作,配合病房作息提供個案更多互動及訓練,並以家庭為中心,增加家屬與個案之互動,將家屬作為發展照護之一環,三方相互配合將加護病房之環境限制降至最低。結果與結論:個案於矯正年齡5個月之身長約62.5 cm、體重約7.78 kg,已開始使用氧氣鼻導管,粗大動作之頭部及軀幹控制大幅改善,能於手肘支撐下俯臥,仰姿下雙手可置於中線玩耍及觸碰雙膝,且具拉坐能力,坐姿仍需輕微支持,並能以手支撐維持坐姿,活動中呼吸速率仍微幅增加,而使用阿爾伯塔嬰兒動作量表評估之總分為15分,位於第10百分位,顯示粗大動作發展尚未有明顯遲緩,使用4個月臺北市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為符合同年齡發展狀況。精細動作中能使用雙手於中線進行遊戲,且能伸手觸碰玩具及搖動搖鈴,而社交方面對於外在事物皆有高度興趣,視線可跟隨移動,互動時喜歡發出聲音表達。此外,家屬與個案之互動品質獲得提升,且與醫療人員之間的關係也有所改善,最終個案於矯正年齡5個月28天出院。臨床意義: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因呼吸系統問題需長時間使用氧氣,住院時間也隨之增加,若能於加護病房階段開始進行以家庭為中心發展介入之相關照護,與護理人員及家屬共同合作,可望及早促進並維持各方面之發展。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