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61.119
  • 期刊

【論文摘要】比較健康成年人前傾與後傾坐姿後的軀幹前彎活動度

【論文摘要】Comparisons of Trunk Forward- Bending Mobility After Forward Inclined Sitting and Backward Inclined Sitting in Healthy Adults

摘要


背景與目的:現代人多數坐著時常採取身體重心往前傾的姿勢,此非中立式坐姿可能造成身體背肌為維持平衡而持續性地收縮,進而影響軀幹活動度。過去文獻僅探討此種前傾坐姿對軀幹前彎活動度改變情形,對於後傾坐姿則鮮有探討。因此本研究目的乃欲比較前傾坐姿與後傾坐姿後對軀幹前彎活動度的差異。方法:本研究共招募24位健康的自願者(男性為13位,女性為11位),平均年齡為31.3±13.3歲,在簽署受試者同意書之後,每位受試者皆接受直立的中立坐姿及四種不同傾斜方向及角度之坐姿的實驗介入,包括軀幹前傾和後傾的坐姿,軀幹的前傾或後傾是依據身體重心相對於坐骨粗隆的往前或往後,軀幹的前傾或後傾再採用兩種不同的傾斜角度,分別為15°及30°,四種軀幹傾斜姿勢及傾斜角度的順序以隨機方式進行,每種坐姿維持7 min,中間各休息10 min。軀幹前彎活動度的測量包括局部的腰椎前彎活動度及軀幹前彎柔軟度,腰椎前彎活動度的測量是利用智慧型手機,軟體名稱為TiltMeter©,量測胸椎第十二節─腰椎第一節與薦椎第一和第二節彎曲時的角度;軀幹前彎柔軟度的測量則是用皮尺量測在站姿下軀幹往前彎時中指到地板的距離,這些測量是在實驗介入前及維持不同坐姿之後執行,各執行兩次,取平均值。結果:經過四種不同的傾斜方向及角度之坐姿後,在腰椎前彎活動度變化情形為往後傾斜15°及30°分別比介入前增加3.84±6.41°及2.67±5.41°,並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值分別為0.007和0.024);而前傾15°與30°則分別比介入前增加1.94±7.53°及0.79±9.26°,雖然前傾坐姿也會增加腰椎前彎活動度,但並未達顯著性差異。在軀幹前彎柔軟度量測結果,後傾15°與30°分別比介入前多1.35±3.98 cm及1.15±3.88 cm;前傾15°與30°則比介入前多1.05±4.08 cm及0.80±3.91 cm,顯示後傾和前傾坐姿相較於介入前均增加軀幹前彎柔軟度,且後傾坐姿相較於前傾坐姿更能增加軀幹前彎柔軟度,但皆未達顯著性差異。結論:本篇結果顯示後傾坐姿比前傾坐姿更能顯著性地增加腰椎前彎活動度,表示後傾坐姿較會使腰椎前彎活動度變大。雖然後傾和前傾坐姿在增加軀幹前彎柔軟度上兩者未達到統計上顯著性差異,但後傾坐姿仍比前傾坐姿有增加軀幹前彎柔軟度的趨勢。臨床意義:坐姿時軀幹向後傾斜比起向前傾斜更能增加軀幹前彎活動度,對於維持適當的軀幹前彎活動度在日常生活活動是必須的,可較能減少下背受傷之風險。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