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9.193.172
  • 期刊

【論文摘要】踝關節不穩定者之脛骨內轉活動度不足活動受限比例以及動態平衡能力

【論文摘要】Dynamic Balance and Proportion of Tibial Internal Rotation Insufficiency in Subjects With Ankle Instability

摘要


背景與目的:腳踝扭傷後脛骨、腓骨以及距骨等關節位置排列錯誤可能造成關節角度的喪失,並增加再次扭傷的風險。其中,近端脛腓關節在腳踝背屈角度以及脛骨旋轉時需有連動的動作,然而,目前並未有研究探討腳踝不穩定患者中脛骨內轉角度受限之比例,以及動態穩定表現受影響之程度。方法:針對符合條件之受試者測量其腳踝背屈及脛骨內轉角度,以及Y字動態平衡穩定能力。利用配對T檢定分析整體傷測腳與健側腳的差別,利用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腳踝背屈及脛骨內轉角度和動態平衡表現的相關性。結果:共計50位受測者(17位男性及33位女性)完成測試,其平均年齡為24.22±5.37歲。測量結果顯示,與自己的健側腳相比,有62%的受測者有腳踝背屈角度受限情形,68%有脛骨內轉角度受限。兩種角度皆受限者之比例為56%,只有26%受測者,其兩個角度均沒有受限。整體而言,扭傷側相較於健側在腳踝背屈角度、脛骨內轉及Y字動態平衡中向前和後外側的方向上有顯著差異(p < 0.0045),但在腳踝及跟骨的內外翻角度以及動態平衡中後內側的方向並無顯著差異。腳踝背屈角度以及脛骨內轉角度與動態平衡測試中前測方向的表現有顯著相關(p < 0.01)。結論:大部分腳踝扭傷後感到不穩定,仍可能有腳踝背屈角度以及脛骨內轉角度至少一者的角度限制,且動態平衡表現也受影響。臨床意義:在腳踝不穩定的族群中,脛骨內轉角度有很大的比例可能受影響,臨床介入時,可加入考慮近端脛腓關節的關節活動度。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