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74.239
  • 期刊

【論文摘要】運用品管圈手法提升髖/膝關節置換術後24小時內離床率-骨科及物理治療科跨科合作

【論文摘要】Quality Control Circle Tools Increase the Rate of Getting Out of Bed Within 24 Hours After Hip/Knee Arthroplasty-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in Orthopedic Surgery and Physical Therapy

摘要


背景與目的:接受髖/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及早下床活動,可降低術後疼痛與腫脹,減少併發症產生,提高日常生活獨立程度,本院髖/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接受物理治療服務原由骨科醫師照會復健科醫師,復健科醫師開立醫囑後交由物理治療師執行物理治療介入服務,術後24小時內病患離床率僅為50%,故本篇運用品管圈手法提升接受髖/膝關節置換術病人於術後24小時內離床率,以提升照護品質及照護時效性。方法:本院物理治療科7人與骨科部主治醫師及專科護理師合作運用品管圈手法,經由特性要因圖找出影響術後24小時離床率的原因,利用現場實例佐證收案66人,進行真因驗證確認真因,並計算無法24小時內下床的真因比例,利用80/20法則進行對策介入。結果:經由特性要因圖找出9項要因,真因驗證如下:(1)復健科照會流程冗長(36.4%)、(2)照會後跨假日(36.4%)、(3)物理治療師人力不足(18.2%)。擬定對策進行改善計畫為:(1)與骨科部溝通與共識新照會流程、(2)術前可直接照會物理治療科,(3)使用line群組提昇照會時效、(4)術前給予病患衛教單加強病患對於運動重要性認知、(5)協調週六值班人員至骨科病房、(6)增設病房物理治療師早上時段。結論:透過品管圈手法,物理治療及早介入髖/膝關節置換術病患,術後24小時內離床率由50%提升到84%。臨床意義:跨科合作模式下,物理治療及早介入可使髖/膝關節關節置換術後病人及早離床,以提高病人日常生活的功能恢復。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