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221.163
  • 期刊

【論文摘要】針對長期照護族群執行居家復能其效益分析:初步調查報告

【論文摘要】The Effects of Home-based Reablement Program for Long-term Care Population: A Preliminary Study

摘要


背景與目的:近年來人口老化是極為重要的討論議題。臺灣在2018年,老化程度已突破14個百分點,預測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為了因應人口老化照顧議題,故臺灣政府在2017年設立長照2.0,期許提供長期照護族群良好的社福支持,同時降低臺灣醫療資源壓力及負擔。然而,目前仍僅有少數的研究在探討居家復能效益,故本篇研究主要探討長期照護族群在執行居家復能後其功能性結果是否有所提升。方法:本篇研究使用前後測試研究設計(pre-post study design),單一組別設計,探討個案介入前後復能效益,收案標準主要使用Case-Mix System(CMS)進行採樣分類,只收錄CMS判定為中度及重度分級(level 4~8),年齡大於65歲個案。收案來源由嘉義市政府長期照顧中心及本院出院準備組,並由單位評估並委派治療師執行,收案時間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個案結案遵照復能指引,每位個案皆執行9次共計3個月結案。評估項目包含:生活品質(EQ-5D)指標、日常生活活動功能(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量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量表,並探討執行前後效益分析。統計分析使用成對樣本t檢定,統計軟體使用SPSS 22,p值顯著性設定為0.05。結果:共計收錄36位個案(平均年齡78.0±7.4;平均身高153±9;平均體重57.6±14.6)。CMS分級其中度個案共計26位,重度個案共為10位。EQ-5D指標平均值改變效益為2.42±1.8(95%信賴區間為1.8至3),治療前後達統計顯著性差異(p<0.001)。ADL量表平均值改變效益為21.5±3.4(95%信賴區間為16.1~26.9),治療前後達統計顯著性差異(p<0.001)。IADL量表指標平均值改變效益為2.4±3.4(95%信賴區間為1.3至3.6),治療前後達統計顯著性差異(p<0.001)。結論:本研究初步調查報告顯示,給予失能長期照護族群為期3個月共9次居家復能照護,可提高失能個案的生活品質、日常生活活動功能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臨床意義:因各種疾病因素導致個案進入失能狀態,間接導致個案及家庭系統性失能,進而增加社福照護成本。但經由本篇初步研究調查,可知道適時介入失能個案,並指導正確居家復能技巧,可有助提升個案基本日常生活功能,並間接降低可能的醫護成本,未來仍可擴大模型及樣本,正確確立其居家復能之需求性及有效性,並建立良好的策略模型,有助於永續臺灣長期照護環境。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