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23.123
  • 期刊

【論文摘要】中年陳舊性腦中風患者罹患髖關節骨折術後之物理治療-個案報告

【論文摘要】Physical Therapy for A Middle-aged Patient With Chronic Stroke and Recent Hip Fracture After Surgical Intervention: A Case Report

摘要


背景與目的:根據研究中風病人會因跌倒容易發生髖部骨折,所以會建議對於中風病人要加強防跌訓練教育及潛在病理性骨質疏鬆的處理,另外骨折術後有許多併發症,骨質疏鬆、癒合不良都可能發生,後續需再做進一步的處理,進而延遲肢體活動的進步及日常生活功能的獨立。但一般此類研究個案年齡層皆偏高且大部分屬於自行跌倒案例。本研究為一個案報告,探討一名因車禍偏癱側髖關節被撞擊而造成骨折的中年患者,後續又歷經術後癒合不良,兩次開刀,於此過程接受物理治療的成效。方法:個案為56歲男性,腦內出血合併左側偏癱已13年,原可獨立生活及不使用輔具行動,於107年8月遭遇車禍經診斷為左側股骨轉子間骨折,於107年8月接受骨折後內固定入住於護理之家,於107年9月至本科門診接受物理治療,後續因癒合不良於108年4月再次接受左側髖關節半關節置換,並於108年5月再次至本科門診接受物理治療。理學檢查包括左下肢關節活動度、肌力、布朗斯壯分期及功能性活動。於本院物理治療每周3次,包括電熱療、肌力及平衡訓練,強調功能性活動、動作誘發並衛教個案居家肌力訓練、張力處理及功能性動作訓練。短期目標為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加肌力和改善功能性活動;長期目標為回復個案骨折前左側偏癱下肢關節活動度及肌力、增強耐力、行走能力、功能性活動及再次獨立生活。結果:個案兩次手術後共經過約十個月的物理治療,左下肢關節被動角度皆維持正常範圍,徒手肌力測試回復至骨折前水準,布朗斯壯分期上下肢分別為3和4且無明顯改變,在功能性活動方面由坐輪椅回復至於室內可放手獨立行走,室外使用四角拐輔助行走,可獨立上下樓梯,日常生活完全獨立,但於肌耐力及協調性仍有進步空間。另外因個案年齡不大,個性積極參與復健活動,為維護偏癱側肢體、人工關節及同時保護健側下肢關節,衛教個案生活注意事項及提供運動上的建議及加強。結論:本個案經物理治療介入後於關節活動度、肌力、耐力和功能性活動皆有明顯進步,恢復個案獨立行動及生活能力,回歸家庭生活。臨床意義:物理治療雖無法改變陳舊性腦中風的病程及動作能力,但於骨骼肌肉方面的介入治療和支持,可提升患者功能性活動的回復。經由本個案提供給臨床治療師治療介入的參考,同時對此類骨折有進一步的了解。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