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77.71
  • 期刊

從“不同”到“同一”:台灣皇民主體之“心”的改造

摘要


「皇民」論述可以說是使本島人從殘缺成為完整,從不純淨到「醇化」,從「不是」到「是」從「不同」到「同一」的論證過程。此論證過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便是,本島人與內地人血緣不同,本島人如何可能同樣成為「日本人」或是「皇民」?這一系列的論證過程,展現出台灣人時試圖「安心立命」的思辯過程,也正是海德格所說的躍升於「座架」的努力,或是佛洛伊德所說的「認同」。而此處的「信仰」、「精神系圖」與「心」的工作所造就的,是一種「新的國家」與「新的神話」(陳火泉)。在此國家神話的架構下,天皇信仰所要求的朝向天皇的奉獻犧牲,對於加入志願兵的台灣人而言,則是獲得了「拯救之道」(陳火泉)。《道》中還提出了身體不屬於自已,而屬於君王的概念:日本精神就是尊王攘夷的精神。這不只是清除非我族類,更是清除我自身之內的「夷狄之心」。 本論文希望思考台灣在日據時期所經歷的殖民經驗牽引了什麼樣的現代性思維模式?經歷了什麼特別的精神過程?模塑出什麼樣的「國民意識」與「現代主體」?這種現代性主體如何形成了台灣意識的某一種心理底層?與同時期的中國大陸有什麼基本的差別?為了要理解這些複雜的問題,我們需要回頭探索,在歷史中,在殖民政府的現代化工程之下,「本島我」與「皇民我」的矛盾如何解決?是什麼樣的強大力量使得主體積極朝向一個理念高點躍升?主體與殖民政府的銜接,為何要透過「精神」的過程?為何神道與儒教有其契合之處?為何都會凸顯「心」的工程?此種「心」的精神改造在台灣、中國與日本的近現代思想脈絡是如何發展承接的?為何法西斯心態是個國家主義此然迴轉的烏托邦手段。本文並將對照閱讀當今對於亞洲問題研究學者的觀點,例如溝口雄三、丸山真男、孫歌、汪暉等人對於亞洲現代性的看法,歐美對於法西斯國家主義的研究,以及精神分析理論對於意識型態崇高主體、認同以及國家主權/統治權如何展開的問題。

參考文獻


Adorno, Theoder、阿多諾、張明、張偉譯、上海社會科學院與外國哲學研究室編(1998)。法蘭克福學派論著選輯。北京:商務印書館。
Althusser, Louis,Jessica,Stuart Hall (eds.)(1999).Visual culture: the reader Evans, Visual Culture: the Reader.London, Thousand Oaks, New Delhi:SAGE.
Bataille, Georges,Allan Stoekl. (Edited Trans.)(1993).Visions of Excess: Selected Writings, 1927-1939.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Bataille, Georges,Allan Stoekl. (Edited Trans.)(1993).Visions of Excess: Selected Writings, 1927-1939.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Bataille, Georges,Fred Boning (Ed.),Scott Wilson(1997).The Bataille Reader.Oxford:Blackwell.

被引用紀錄


吳嘉浤(2015)。國家戰爭動員下台灣人日語作家的「倫理」論述分析 ──以張文環與楊逵為例(1937~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101
高沛秀(2009)。皇民奉公會的音樂動員運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0858
井上 一宏(2008)。日治時期臺灣人民國家認同之探討—以公學校修身教育為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92032
蕭牧宇(2012)。吳濁流小說中的殖民地經驗-文學社會學的觀點〔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9-280120141501200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