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43.140
  • 期刊

牟宗三的康德學及中國哲學之前瞻-格義、融通、轉化與創造

摘要


本論文著重於牟宗三所著《現象與物自身》、《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心體與性體》、《中國哲學十九講》等書爲核心,展開相關之思索。首先,宏觀審視康德哲學的中文譯介,指出牟先生是當代中國哲學之融釋、傳述康德哲學最有創見者,從而概述當代新儒學,派諸多康德學的傳述實況。再者,指出牟先生之經由華人文化傳統儒、道、佛三教的修養工夫論,以確立「智的直覺」,解決康德哲學中人之「有限性」的問題。進一步,對比的指出康德哲學有其西方哲學、文化意識及社會契約論的傳統爲背景,牟先生則對此多所忽略。 再者,我們發成「智的直覺」與「物自身」在牟先生的體系程已做了相當大的,轉折與創造,早已不是康德哲學體系中的意義。牟先生史將原先康德學的「窮智以見德」的脈絡鑄成「以德攝智」,然而太強調道德主體,亦因此窄化了儒學,多元的發展向度。最後,我們檢討了中國哲學中有關從「逆格義」到「做過」、「淘汰」,「轉化」、「創造」的歷程,並從而指出牟先生哲學與康德學之對話、重鑄與限制。

關鍵字

智的直覺 物自身 有限性 格義 窮智見德 批判

參考文獻


德國哲學論叢二○○○
黃克武(1998)。梁啓超與康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0,101-148。
牟宗三(1982)。康德的道德哲學。台灣學生書局。
牟宗三(1983)。康德純理性之批判。台灣學生書局。
牟宗三(1983)。康德純理性之批判。台灣學生書局。

被引用紀錄


金玟(2010)。程頤的形上學與工夫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0750
王奕然(2006)。才的詮釋與惡的定位 : 以孟子與宋明清諸儒的見解為討論重點〔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31719
洪郁婷(2010)。孔子仁智觀在國中國文教學之體現〔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132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