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76.7
  • 期刊

蘇軾〈前赤壁賦〉中「水月之喻」的思想

摘要


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水月之喻」一段是全文之樞紐,洞簫客須得此一喻,方能轉悲爲喜;然而歷來對此喻所表達之思想,解說卻十分紛歧。本文光辨析了幾種對此喻的誤解,再討論目前最流行之說法-立「本體」爲不變者,並檢討其不足,最後認爲以不另立本體的「物不遷論」爲解,最爲貼切。

關鍵字

蘇軾 赤壁賦 水月之喻 物不遷論 本體

參考文獻


張靖遠(1990)。託遺響於悲風-對〈赤壁賦〉注解的幾點商榷。國文天地。五(九),71。
姚文放(1995)。中國美學史研究的新創獲-評《儒道佛美學的融合-蘇軾文藝美學思想研究》。社會科學家。一九九五(三),92。
國立編譯館編(1996)。高級中學國文。臺北:國立編譯館。
楊志美(1989)。「前赤壁賦」的構思鎔裁。中國語文。六五(五),12。
張覺(1998)。巧取眼前風月,妙抒心中悲樂-蘇軾(前赤壁賦〉賞析。明道文藝。二七○,172-173。

被引用紀錄


黃筠雅(2011)。東坡清曠詞風初探--以月夜詞為考察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10305
李孟毓(2008)。辭章篇章結構教學研究—以現行高中九八課綱四十篇文言課文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53551
蕭雅文(2013)。隱喻模式應用於高中國文論證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42463
劉芷瑋(2017)。蘇軾莊子學的美學工夫論〔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40120181554107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