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247.31
  • 期刊

運動經驗對運動強度自覺能力的影響

The Impact of Exercise Experience on Self-Perceived Exercise Intensity

摘要


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策略中,運動是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它可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影響,也沒有制式運動器材或運動方式的牽制,唯要遵循的原則是運動處方。要確保健康促進效果,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及運動類型等四項原則的思考是關鍵所在。在四項原則中,運動強度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研究指出身體活動經驗不足時,無法自我監控運動強度,會造成運動成效不彰,容易導致運動中斷及退出比例的增加。是以如何提升運動參與者對運動強度的自覺能力,是值得研究的議題。因此,本文擬以運動強度為主軸,蒐集相關研究文獻,探討運動經驗與運動強度自覺能力的關連性,進而提供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文獻探討發現對運動經驗較不足的人來說,可能對運動強度認知的不足,使得自覺運動強度與實際運動強度落差較大,難以成就預期的運動效果。因此,藉由運動強度自覺量表(RPE)的教育,在運動經驗的累積過程中,提升運動者對運動強度的認知,檢驗運動強度的自覺能力,可能有效降低運動退出,順利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參考文獻


朱真儀、林貴福(2006)。自選運動強度的生心理效果分析。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4,1-12。
吳建霆、洪聰敏(2007)。不同技能水準者飛鏢投擲時腦波頻譜功率與連貫性之差異。大專體育學刊。9(2),39-50。
林麗鳳、黃乾全(2001)。跳舞機運動熱能消耗量評估。學校衛生。39,28-39。
陳厚諭、王鶴森、鄭旭煒(2008)。不同網球運動經驗對Wii Sports互動式遊戲強度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0(2),127-136。
黃耀宗(1998)。運動跟著感覺走─運動自覺量表在運動訓練及測驗上的應用。中華體育季刊。12(2),47-52。

被引用紀錄


董慶祥、梁建偉、林明宏(2024)。影響ROTC學生通過體能測驗因素之研究興大體育學刊(23),93-106。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a0000559-N202402010014-000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