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68.14
  • 期刊

運動行為階段及其轉變在行動計畫與因應計畫的差異比較

摘要


研究目的:一、比較運動行為階段在行動計畫與因應計畫的差異。二、檢驗不同階段改變者在行動計畫與因應計畫的差異。研究對象為309位國中老師,平均年齡為36.29 ± 7.39歲。在徵得同意後讓其填寫行動計畫問卷、因應計畫問卷和行為改變問卷。將所得資料以變異數分析處理。所獲結果:一、在行動計畫得分,行動階段顯著高於有意圖階段,有意圖階段顯著高於無意圖階段;在因應計畫得分也獲得一致結果。二、對無意圖階段的行動計畫與因應計畫,進展者皆高於維持者;對有意圖階段的行動計畫,進展者高於維持者及後退者。對行動階段的行動計畫及因應計畫,維持者皆高於後退者。本研究結論:驗證了行動計畫及因應計畫在運動行為改變階段的階段轉變有差異,介入要有效需針對不同行為階段者給予不同形式的計畫。

參考文獻


林旭龍、呂昌明(2002)。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大學女生身體活動之研究─改變階段模式之效度。衛生教育學報。18,127-140。
林佑真、溫啟邦、衛沛文(2007)。臺灣地區成年人之休閒運動行為與健康行為、健康狀況、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係探討。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6(3),218-228。
高毓秀(2002)。職場員工運動行為改變計畫之實驗研究─跨理論模式之應用(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盧俊宏(1998)。從事體適能運動所帶來的106 種利益。臺灣省學校體育。8(5),17-23。
Armitage, C. J.(2006).Evidence that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 promote transitions between the stages of change.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74,141-5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