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86.121
  • 期刊
  • OpenAccess

小米文化與原鄉婦女的生命力:布農族部落中的一對母女在小米中的對話

Millet Culture and Aboriginal Women's Vitality: A Dialogue about Millet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in a Bunnun Community

摘要


身為布農族女性,我在長期接受現代主流教育的制度下,脫離了部落的生活文化,並與之產生了一種偏離與矛盾,掙扎地游走於部落文化與現代文明之間。經由自我理解的認同與構思並親身沐浴於與母親共同耕作布農傳統小米栽種的過程,筆者從中再次認識自己以及似曾相識的部落,親近布農族文化的生活,了解一個布農族婦女的角色,建構自身文化的理解。 小米的再現,挑起了部落老人對小米生活的懷念,而小米的祭儀、禁忌、語言,以及情感在其中被宣洩而出。然而因著部落及大社會的變遷,小米不再是部落的主食,年輕世代外出工作或求學,以及過去女性主導小米栽種祭儀儀式的經驗有限之下,這一次小米栽種過程的祭典儀式較過去為簡略。由此可知小米文化的精神傳承,有其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原鄉婦女對傳統生活的信仰,使得她們成了擔負起傳承文化與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人物。在外界一般主流女性高唱提升婦女社會地位、尊重性別平等主流化的訴求下,原鄉婦女依舊只是扮演好養育並教育部落新一代的主要角色。在小米栽種過程中,她們堅毅的生命力與韌性,對於自然與土地的互動,以及對於下一代傳承文化的生活教育,令人肅然起敬。

關鍵字

布農族 小米文化 原鄉婦女

並列摘要


Being educated outside the Bunun community, I started thinking the meaning as a Bunun after marriage. Although I can speak and sing Bunun a little, and I get back to the community very often, I do not know my own culture and community.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millet with my mother, I began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being a Bunun woman. Most importantly, the energy and life of Bunnun females and the continuity of Bunun culture are represented through the crop growing of millet.

參考文獻


Said, W. Edward、David Barsamian梁永安譯(2004)。文化與抵抗:「巴勒斯坦之音」的絕響。台北:立緒。
丘其謙(1966)。布農族卡社群的社會組織。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李安妮計畫主持(2004)。原住民婦女權益保障政策與實施之規劃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段慧瑩、張碧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編(2006)。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梁莉芳、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編(2006)。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被引用紀錄


鄧湘漪(2022)。再思生態觀點:原住民族社會工作中人與非人交織的關係網絡臺大社會工作學刊(46),1-32。https://doi.org/10.6171/ntuswr.202212_(46).0001
田靖(2017)。女影再現:八八風災後原住民婦女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40120181607592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