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51.159
  • 期刊

重讀《文心雕龍‧原道》篇-一個形上學角度的解讀

Re-reading the Chapter "On the Source of Literature from Dao" in Wen-Hsin Tiao-Lung: A Metaphysical View

摘要


論文而推原於「道」,以目前所知的文獻資料而言,劉勰之前及其同時期的南朝文論尚未有此論述。劉勰之後,唐、宋古文家所提倡的「道」,大體上以儒家義理為內涵。雖然先秦兩漢一些闡述學術思想、探討哲理的著作早就深入探研析論過「道」,但《文心雕龍》立〈原道〉為首篇,在中國古典文論上洵為創舉,而且有其獨特性。歷來研究《文心雕龍》的學者對於此篇,大多以劉勰的思想為主軸,來界定並詮釋劉勰文論中「道」的意義。而對劉勰思想的詮釋,又多借用自先秦兩漢家派分類觀念,或以儒、釋、道思想為基調加以詮解。如此取徑,既無法了解劉勰的用心及他對文學了解的層次;於其所論之「道」,亦未能闡明。終究成為各道其「道」,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的結果。對《文心雕龍‧原道》篇義的闡發,效果有限。本論文擬先從劉勰在文論中立〈原道〉篇的創舉,探討本篇在文論上及《文心雕龍》中的特殊地位。再就書中及篇中論「道」的方式及含義,從形上學的角度切入,闡述〈原道〉篇中「道」的意義。並說明在劉勰的想法中,了解及契入「道」的方法。由此再進一步說明《文心雕龍》中所建構的「文」與「道」關係及其特質。進一步探討〈原道〉篇的形而上學意義及建構「文學形上學」的可能性。並針對《文心雕龍》的特質,闡述依其〈原道〉篇所建構出來的「文學形上學」之特性,並商較其得失。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Dao Wen spontaneity metaphysics substance Being Beings

參考文獻


漢劉安主編、漢高誘、許慎注(1974)。淮南子。台北:藝文印書館。
漢班固(1996)。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漢鄭玄注(1992)。禮記鄭注。台北:學海書局。
梁釋僧祐編(1983)。弘明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唐韓愈著、清馬其昶校注(1983)。韓昌黎文集校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被引用紀錄


陳秀美(2012)。《文心雕龍》「文體通變觀」研究〔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2.010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