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145.236
  • 期刊

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的中斷治療與成效評估指標

Study on the Indicators of Drop-Out and Outcomes of Addiction Treatment via Deferred Prosecution

摘要


本研究探討影響用藥者能否完成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之相關因素,也探討除了驗尿結果這個成效評估指標外,還可納入哪些心理健康指標。方法:採用病歷回溯性研究,以高雄某醫院2021至2022年參加緩起訴附命第一級與第二級毒品戒癮治療129本病歷為研究對象,使用卡方檢定與t檢定分析完成治療組與中斷治療組的基本資料特徵是否有差異,分析完成治療組不同分組的治療前分數差異,以及分析完成治療組不同分組的治療前後分數差異。結果:129名中有81.4%完成戒癮治療,有72.8%在治療結束時尿檢呈毒品陰性反應。與完療組相比,中斷組第一次使用藥物年齡較早、因藥物入獄次數較多、藥物濫用篩檢量表(DAST-10)得分較高,中文版自我效能量表(C-GSE)得分較低。完成治療組的DAST-10、藥物依賴嚴重度量表(SDS)、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BDI-Ⅱ),以及貝克焦慮量表(BAI)的前後測得分有明顯差異。進一步分析發現,只有尿檢陰性或自陳沒有用藥之正向結果組別才有明顯差異,但是,尿檢陽性或自陳有用藥之負向結果組別並沒有差異。結論:可用DAST-10和C-GSE篩選可能中斷治療者,BDI-II和BAI適合作為戒癮治療的成效評估指標。針對可能中斷治療與自陳有用藥者,建議調整治療手冊的主題順序,減少用藥者中斷治療與降低負向情緒。

參考文獻


何玉娟、方素真、陳辭一、高君慈、黃正誼、洪嘉均(2022)。甲基安非他命藥癮者治療預後因子分析-緩起訴二級毒品附命戒癮治療相關因素及性別差異分析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5(2),145-179。https://doi.org/10.30074/FJMH.202206_35(2).0003
李思賢、吳憲璋、黃昭正、王志傑、石倩瑜(2010)。毒品罪再犯率與保護因子研究:以基隆地區為例。犯罪學期刊,13(1),81-105。https://doi.org/10.29607/ZHWHGX.201006.0003
郭適維、陳玉書、林健陽、劉士誠(2022)。「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指標」預測效度之研究。矯政期刊,11(1),64-111。https://doi.org/10.6905/JC.202201_11(1).0003
黃俊棠、鍾志宏、彭瑋寧(2021)。機構戒癮處遇的回顧與前瞻。矯政期刊,10(1),97-124。https://doi.org/10.6905/JC.202101_10(1).0004
賴擁連、蔡田木、吳慧菁(2019)。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者完成與撤銷戒癮治療之成因分析。藥物濫用防治,4(3),81-112。https://doi.org/10.6645/JSAR.201909_4(3).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