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15.120
  • 故宮期刊

《西清古鑑》成書的時代脈絡

摘要


清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皇帝(1735-1795在位)諭令大臣將紫禁城所藏精良古銅器編纂為《西清古鑑》一書。兩年後,於十六年(1751)集古銅器1529件編成40卷本,並以〈錢譜〉16卷為附錄。二十年(1755)完成武英殿本刻本。做為當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古銅器圖譜,《西清古鑑》的出版是文化史中的一件大事。過去的研究多對「西清四鑑」進行綜合研究,並就其本身及其中所載青銅器對乾隆皇帝的銅器收藏及其所蘊含的政治性進行討論。但乾隆皇帝為何會對古銅器感興趣?其感興趣的項目為何?編纂第一本銅器圖譜《西清古鑑》的背景為何?這些問題以及乾隆皇帝、朝臣及內務府造辦處在古銅器的整理、運用上所具有的不同角色,均較少被探究,仍有更多面向的背景有待揭示。因此,本文通過分析過去較少注意的宮廷銅器陳設及整理、《西清古鑑》參與者背景,及造辦處各作間的合作關係,以做為進一步認識《西清古鑑》出現背景的補充。本文提出,《西清古鑑》是乾隆皇帝及其詞臣立基於古物鑑賞、儒學智識及歷史考據編纂的圖譜。通過查考參與者的生平活動,並留意他們在乾隆朝文化事業的參與,瞭解《西清古鑑》的編纂是由乾隆皇帝、詞臣、內務府造辦處,乃至由宮外舉薦等多樣的背景組成。特別是由畫院畫畫人及琺瑯作來自廣東的畫琺瑯人共同完成器物圖繪的認識,對揭示不同工藝背景工匠間的合作,及瞭解造辦處各作之間的關係及管理均有助益。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宋)王黼編撰,《宣和博古圖》,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6。
(宋)趙希鵠,《洞天清錄》,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6。
(明)文震亨,《長物志》,收入《中國藝術文獻叢刊》,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
(明)孫承澤,《春明夢餘錄》,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6。
(明)高濂,《燕閑清賞箋》,收入《中國藝術文獻叢刊》,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