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69.143
  • 期刊

The Effects of Debt Monitor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uditor Fee Dependence on Earnings Conservatism

債權人監督、公司治理、會計師公費依賴度與盈餘穩健性之關係

摘要


本研究以2002至2004年期間臺灣非金融業之上市櫃公司為樣本,探討債權人監督力量、公司治理良窳以及會計師之公費依賴度對於公司盈餘穩健性之影響。盈餘穩健性乃是為了解決公司各方契約當事人間因資訊不對稱、報酬不對稱、有限期間與有限責任所導致之道德危險,所發展出來的一種促進契約效率的機制(Watts 2003)。本研究延伸文獻上相關跨國與跨市場之研究成果,觀察在臺灣資本市場中,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架構對於臺灣上市櫃公司盈餘穩健性之影響。Ball et al.(2005)與Ahmed et al.(2002)之研究支持盈餘穩健性在債權人監督與提升債務契約效率上之功能。本研究以長期融資性負債佔總資產比率來衡量債權人之監督力量。本研究預期,當公司資本結構中長期融資性負債之比率愈高,則債權人愈仰賴財務報表數字監督借款或發行公司,故對於盈餘穩健性會有更高程度之要求。據此,建立本研究之假說一如下:假說一:若公司之長期融資性負債比率愈高,則其盈餘穩健程度愈高。Ball et al.(2000)發現成文法系國家由於股權集中、金融機構持有大額股權且員工得選任代表監督公司,主要係透過內部人溝通來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故對於盈餘穩健性之需求較低。在習慣法系國家,由於股權分散且仰賴資本市場公開籌資,故對於盈餘穩健性有高度需求。Ball et al.(2003)以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同屬習慣法系之東亞四國企業為樣本,發現編製者(包括經理人與會計師)誘因對於盈餘穩健性之影響可能凌駕了會計準則所要求之盈餘穩健性規範。由於該東亞四國之企業主要係由家族所掌控且與銀行關係相當密切,股東訴訟之風險亦不高,故儘管其法規及會計準則與其他習慣法系國家相近,但其對於盈餘穩健性之需求並未高於成文法系國家。Ball and Shivakumar(2005)比較英國非公開發行公司與公開發行公司盈餘穩健性之差異。其研究發現,儘管面臨相同的政經環境,相較於公開發行公司,非公開發行公司由於股權較為集中且股東參與管理之程度較高,較仰賴內部人溝通模式而非公開財務報導來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故其對盈餘穩健性之需求較低。本研究進一步延伸前述跨國與跨市場之研究,探討臺灣上市櫃公司中不同所有權結構對於盈餘穩健性需求之差異。本研究推論,在控制了資本結構後,股權集中於少數內部人之上市櫃公司相較於股權分散之上市櫃公司,較仰賴內部人溝通來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故對盈餘穩健性之需求較低。反之,股權分散之上市櫃公司仰賴公開財務報導來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故對盈餘穩健性之需求較高。然而,若股權分散公司之公司治理功能不彰,外部股東監督力量不足(如董事持股比例偏低、董事持股質押比例偏高、董事會獨立性不足、大股東易操控董事會、機構投資人之持股比例偏低等),則公司管理階層可能缺乏適當誘因滿足外部股東對於盈餘穩健性之需求。反之,若公司治理功能健全,外部股東監督力量強(如獨立董監事比率高、機構投資人持股比例高),則公司管理階層較有誘因滿足外部股東對於盈餘穩健性之需求。再者,本研究預期,若公司治理機制已有誘因提供足夠的盈餘穩健性,則債權人對於盈餘穩健性不會有增額需求,反之,若公司治理機制不彰而無法提供足夠的盈餘穩健性,此時債權人之監督力量有助於彌補盈餘穩健性之不足。據此,建立本研究之假說二與假說三如下:假說二之一: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良好之公司,相較於股權集中且內部人持股比例高之公司,其盈餘穩健程度較高。假說二之二: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良好之公司,相較於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不佳之公司,其盈餘穩健程度較高。假說三:長期融資性負債比率增加對於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不佳公司之盈餘穩健性之正向影響,大於其對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良好公司之盈餘穩健性之正向影響。會計師對於確保盈餘穩健性之適當運用亦扮演重要角色。由於穩健原則之運用往往涉及主觀判斷,其決定最終取決於會計師與管理階層間之相對議價力量。會計師對特定客戶之公費依賴度與會計師對特定客戶之風險評估乃是決定雙方議價力量之關鍵因素。本研究延伸相關文獻,探討公費依賴度對於盈餘穩健性之影響。文獻上對於公費依賴度提高是否會降低會計師獨立性,研究發現頗不一致(e.g., Frankel et al. 2002,Ashbaugh et al. 2003,Chung and Kallapur 2003,Larcker and Richardson 2004,Reynolds et al. 2004)。其一,公費依賴度增加,會計師愈可能為了維持得自特定客戶之準租而降低盈餘穩健性之要求。另一方面,若公費有公開揭露或市場可合理推論會計師之準租多寡,則會計師可能基於外觀獨立性之考量而提高其對盈餘穩健性之要求(e.g., Ruddock et al. 2004,Kelley et al. 2004)。由於此兩種力量孰強有待實證研究之釐清,本研究以虛無假說型式陳述假說四如下:假說四:會計師對特定公司之公費依賴度與該公司之盈餘穩健程度無關。公司治理乃是公司控制環境之主要構成因素。若控制環境欠佳,會計師對於客戶固有風險與控制風險之評估水準愈高,則其規劃之查核風險愈低,查核測試之範圍愈深入且廣泛,會計師之態度亦愈趨穩健。Larcker and Richardson(2004)發現,會計師事務所收自特定客戶之公費水準愈高,其異常應計數愈小,但此種負向關係在公司治理功能不彰的公司中最為明顯。據此,當公司治理不彰時,會計師基於風險考量較不致為了維持準租而接受高風險客戶之激進會計選擇。然而,除了公司治理風險之考量外,亦有研究指出,若公司內部治理單位(如審計委員會)愈獨立愈專業,則愈能減輕會計師因出具繼續經營意見而被解任之壓力(Carcello and Neal 2003)。若依此觀點,則公司治理愈健全,管理當局藉由解除委任關係而使現任會計師喪失準租之威脅力量較小,故會計師愈不致因對客戶之經濟依賴度高而降低其對盈餘穩健性之要求。由於此兩種力量使得公司治理良窳對於公費依賴度與會計師穩健態度之關係有不同方向的影響,其淨影響為何有待實證研究進一步釐清。據此,本研究採取虛無假說型式陳述假說五如下:假說五:會計師公費依賴度對於盈餘穩健性之影響不因公司治理之良窳而異。本研究採條件性穩健之概念來定義盈餘穩健性,並採Basu(1997)之盈餘時效性不對稱模式與Ball and Shivakumar(2005)之應計數時效性不對稱模式來衡量盈餘穩健性。由於非條件性穩健程度會影響條件性穩健程度,本研究依據Pae et al.(2005)之建議,進一步加入年初權益市值淨值比來控制非條件性穩健程度對條件性穩健程度之影響。本研究參考Bushman et al.(2004),蒐集八項公司治理變數,包括:董監事持股比例(PDIR)、董監事持股質押比例(COLLATERAL)、獨立董監事席次佔董監事總席次比例(PIND_DIR)、董事會規模(BOARD_SIZE)、大股東持股比例(PBLOCK)、機構投資人持股比例(PINST)以及兩項外部股東股權集中度指標(STK%_SHLDR與STKVAL_SHLDR)。基於盈餘穩健性實證模式精簡性之考量,首先透過因素分析將八個公司治理變數歸納為三個因素,分別命名為內部人實質持股水準(INSDR_HD)、外部股東監督力量(EXT_MNTR)與大股東對於董事會控制力(BOD_CNTL)。並經由集群分析將所有樣本公司分類為「股權集中且高內部人持股」、「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不佳」與「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良好」三個集群。此外,本研究以有揭露公費公司之資料建立總公費估計模式,據以估計所有樣本公司之總公費。本研究以客戶重要性(CLIENT_IMP)來定義公費依賴度(Chung and Kallapur 2003),將每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當年度所有客戶之估計總公費加總得出該事務所當年度之估計總公費收入,再將每家樣本公司當年度之估計總公費除以其簽證會計師事務所當年度估計總公費收入,即為該樣本公司之客戶重要性衡量。本研究之實證結果發現,在2002至2004年期間,臺灣非金融業上市櫃公司之報導盈餘呈現穩健性-即盈餘反映經濟損失之時效性高於其反映經濟利益之時效性。與Pae et al.(2005)之發現一致,本研究發現若公司期初之市值淨值比愈高(即無條件性穩健或事前穩健程度愈高),則其盈餘穩健程度愈低(即條件性穩健或事後穩健程度愈低)。研究假說之測試結果如下:(1)在控制了公司治理良窳後,當長期融資性負債比率愈高,則公司盈餘愈趨穩健,支持假說一;(2)在控制了公司資本結構後,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良好之公司,相較於股權集中且內部人持股比例高之公司,其盈餘穩健程度較高。再者,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良好之公司,相較於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不佳之公司,其盈餘穩健程度較高。假說二亦獲支持;(3)進一步就公司治理架構分組分析發現,長期融資性負債比率對於公司盈餘穩健性之影響僅存在於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不佳之公司,對於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良好之公司,債權人監督對於盈餘穩健性並無增額影響,支持假說三;(4)就整體樣本分析,當會計師對特定客戶之公費依賴度愈高,則公司盈餘愈趨穩健,此結果顯示外觀獨立性之考量凌駕了維持準租之誘因;(5)進一步就公司治理架構分組分析發現,對於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不佳之公司或內部人持股比例高之公司,當會計師對特定客戶之公費依賴度愈高,則公司盈餘愈趨穩健。但是對於股權分散且公司治理良好之公司,會計師對特定客戶之公費依賴度對於公司盈餘穩健性並無增額影響。此結果與Larcker and Richardson(2004)之發現一致。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債權人與外部股東之監督力量均有助於提高公司盈餘之穩健性,且當公司治理不彰時,債權人之監督力量有助於減輕公司治理不彰對於盈餘穩健性之負面影響。再者,會計師之風險意識促使其在查核公司治理風險較高客戶時,更注意公費依賴度所產生之外觀獨立性疑慮,從而提高會計師對於盈餘穩健性之要求。本研究肯定了公司治理、債權人與會計師三種監督機制在提高財務報表品質上之功能以及三種監督機制彼此間之互動關係。

並列摘要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debt monitor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ength and auditors' fee dependence on earnings conservatism, using data of Taiwan listed and OTC firms during 2002 to 2004. We employ the concept of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 to define earnings conservatism (Beaver and Ryan 2005) and use two empirical models developed by Basu (1997) and Ball and Shivakumar (2005), respectively,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earnings conservatism. Our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irms with diffuse ownership and strong corporate governance have higher earnings conservatism than firms with high insider holdings or firms with diffuse ownership but weak corporate governance. Besides, higher leverage or higher auditors' fee dependence increases the level of earnings conservatism generally. However, after partitioning the sample by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ength, we find that the positive incremental effects of leverage and auditors' fee dependence on earnings conservatism no longer exist in firms with strong corporate governance but do still exist in firms with weak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bt monitoring compensates for weak corporate governance by demanding higher earnings conservatism to protect lender interests. Furthermore, reputation effects provide auditors the incentive to require higher levels of earnings conservatism for clients with weak corporate governance, as their fee dependence on such high-risk clients increases.

參考文獻


Ahmed, A.,B. Billings,R. Morton,M. Harris.(2002).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in reducing debt costs.The Accounting Review.77,867-890.
Arens, A.,R. Elder,M. Beasley.(2005).Auditing and assurance services-an integrated approach.Pearson Prentice-Hall.
Ashbaugh, H.,R. Lafond,B. Mayhew.(2003).Do nonaudit services compromise auditor independence? Further evidence.The Accounting Review.78,611-639.
Ball, R.,S. Kothari,A. Robin.(2000).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9,1-51.
Ball, R.,A. Robin,J. Wu.(2003).Incentives versus standards: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income in four East Asia countr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acceptance of IAS.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36,235-270.

被引用紀錄


吳筱苓(2010)。股權結構對盈餘穩健性之影響:中國之實證〔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1027
黃麗津(2007)。公司治理機制、獨立性疑慮與會計師公費之關聯性〔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7.01071
李秋萍(2017)。兩稅合一新制對企業盈餘穩健度之影響-以Basu模型分析〔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700316
吳依欣(2017)。以C-Score模型分析兩稅合一新制對企業會計穩健度之影響〔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700269
鄧碧梅(2015)。虧損公司董監自肥與會計穩健性〔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50064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