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78.41
  • 期刊

臺海兩岸對菲律賓華文教育援助之比較研究-以非華文教中心與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為例

摘要


菲律賓約有一百二十萬華人,華文教育發展已逾百年。美國統治時期,教育政策自由開放。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東南亞華人民族主義高漲,華社大量創辦華文學校,藉由推動華文教育,表達其國族認同。二次大戰期間,華校飽受摧殘。戰後,為了滿足華人子弟學習華文的需求,菲律賓華社在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的協助之下,華校紛紛成立。七零年代馬可仕推行華校菲化政策,授課時數被壓縮,侷限了華校進一步的發展。此外,華語非升學考試科目與教材不適切性等困境使菲律賓華校的學生學習動機薄弱、華語水平每下愈況,再加上華校教師待遇不如從事工商業者,致使師資缺乏。從僑務政策的觀點來看「無僑教即無僑務」,海外的華裔子弟若無法持續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久而久之將失去華人的特質,逐漸和當地社會同化,海外僑社的結構也會跟著改變,將不利僑務政策的推行。僑委會秉持服務海外僑胞的想法,持續深耕菲律賓的華文教育,而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崛起,中國國僑辦、漢辦提供菲律賓華文教育的資源也越來越多。不論是教材、師資、或是舉辦各種夏令營活動,都讓臺灣僑委會備感壓力。民進黨執政時期,強調臺灣本土化,對海外僑務推展、僑民教育重視程度稍弱。也漸漸失去深耕多時,本來佔有優勢的僑教市場,勢力範圍此消彼長,僑委會在經營海外僑民教育漸有力有未逮之勢。本文欲整理出兩岸對菲律賓華文教育的資源輸出,透過文獻資料的蒐集,勾勒出臺灣和中國大陸對菲律賓華文教育輸出的模式和內容。並訪談兩岸三地有關菲律賓華文教育的相關單位後,更深入了解各自提供的教育援助。釐清臺灣方面目前的優勢、劣勢,以及有什麼資源重疊的地方,也是否有可以向對岸借鑒學習之處,提供相關單位作為擬定在菲律賓推動華語文教育政策之參考。

關鍵字

菲律賓 華文教育 替代役 志願者

被引用紀錄


曾煒揚(2013)。一位教師於菲律賓中學華語教學專業成長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30078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