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29.73
  • 期刊
  • OpenAccess

台灣第一代showgirls:戰後工商展覽會中的「商展小姐」,1950s-1960s

摘要


本文分析台灣戰後初期(1950s-1960s)在國內外各大工商展覽會場出現的「商展小姐」之歷史,將其放在冷戰時期的脈絡,來瞭解其歷史的特殊性與性別意義。本研究發現,成為商展小姐是台灣戰後教育機會增加、社會型態轉變與消費社會興起、城市裡逐漸出現興新行業等脈絡之下,年輕女孩得以走出有別於傳統的一種工作機會。而現代化工商展覽會場作為刺激消費、建構民族認同及確立國家地位正統性的場域,同時以「商展小姐」作為消費符號的承載者並基於異性戀思維的消費性別邏輯運作之下,提供了年輕女性新興的勞動機會。此時,女性之於展覽會,不純然只是參觀者、消費者的角色;女性更是參與其中,是具有娛樂性及宣傳展覽活動效果的特殊安排。然而,在如展覽會場這樣公領域中擔任宣傳工作的女性身份,也有其歷史性的變化;從日治時代的「酒女」到戰後「身家清白的女孩」,則是受到性別、國族及消費文化錯綜複雜的關係交織而來。

關鍵字

冷戰 商展小姐 現代性 消費文化 性別史

被引用紀錄


李仲昀(2017)。台灣職場「以貌取人」的不平等──就業「外貌」歧視的法律史考察(1945-2016)〔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000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