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80.161

摘要


由於添加了來自新世界的材料,中國人的食材在過去的五個世紀中出現了變化。過去兩世紀以來,亞洲人遷徙至世界各地,並且傳布了中國人的食材、烹調方式與料理,同時,新流行的烹飪主題則是各種菜色的混合或融合。在這裡,我試圖解開這三條變化的線索:傳播(作為文化傳布的人類學概念)、被認為是前所未有的民族遷徙,以及近年來料理改變的術語,例如融合與融合菜式。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Huang, W. C. (2011). 巴貝多、牙買加、千里達及托巴哥黑人政治文化之研究 [master's thesis, Tamkang University]. Airiti Library. https://doi.org/10.6846/TKU.2011.00427
謝依珊(2005)。室內環境的視覺偏好研究─以住宅餐廳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500696
徐唯宸(2013)。眷村文化的保存與再現-以新竹市立眷村博物館的飲食方式展示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3.00137
Tsai, W. C. (2016). 吳爾芙《戴洛維夫人》與愛特伍《可吃的女人》中的吃與性別政治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iriti Library. 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1145
吳思旻(2014)。奶粉沒說的故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1074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