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6.75
  • 期刊
  • OpenAccess

大學博物館的使命與功能

摘要


本文首先從大學的理念談起,作者引述德國哲學家雅士培的話,認為大學教育之目的在模鑄整全的人,主張在教學與研究之外,大學更應措意於創造性之文化情調。作者認為大學博物館藉著其內部的、學術性的博物館成份,透過其收藏與研究,主要用來因應大學在學術性的教學,和科學與學術性的研究這兩方面的需要。至於其外部的、公眾博物館的成份,則可透過其展示與教育,配合校園中的其他活動,有所裨益於大學中創造性文化情調的形塑,以及走出象牙塔,服務社會的功能。其次,作者探討大學博物館和教學研究的關係,他認為在學術性的教學方面,大學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是要提供三度空間的標本和文物,讓學生有機會實際去觀察他們曾在書本上學到或正在學習中事物的真實尺度和風貌。這些標本或文物最好能排比放置在一種能說明它們在自然界或人類社會中如何發生,以及居於怎樣的地位的展示脈絡中。由於客觀的限制,並非所有標本文物都能展示出來,作者提出的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在展示廳的外緣,設計全部或局部開放的收藏庫(open storage),或「可以看見的收藏庫」(visible storage),讓學生可以在館員的指導和監督之下,進一步接觸相關的收藏品,使學生因觀看展示所激發的興趣得以繼續保持鞏固,藉以深植其求知的欲望。最後,也是本文的重點,在這裡作者處理大學博物館與教育的關係,他認為就教育觀點而論,大學博物館的角色,除了輔助教學和研究之外,最積極的一項功能,還在於她能成為重創造性校園文化情調的一重要的成份,是一個能提供「博雅教育」(liberal art education)和「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場所,有助於培養通達而有修養與識見之文化人。在結語中作者提出他對大學博物館的期待,並以臺灣大學博物館為例,說明她將是一個由臺大師生與校友們所共同孕育、形塑及運作的博物館,一個能進行不同學科之間、人文與科學之間,以及知識與熱情之間對話的場域,一個追求專精具通博間的平衡,扮演結合象牙塔與社會服務站的角色,一個展現臺灣大學抱負與識見,呈現大學理念,做為大學精神表徵的地方。她將是臺大師生關照自己的一面鏡子,用來發現自我的形象,尋求對臺大過去的詮釋、現在的理解,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她同時也是一面能讓社會大眾拿著藉以深入瞭解臺大歷史特質和精神特性的鏡子。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楊雅筑(2016)。國立台灣文學館行銷與社會教育推廣策略之研究-以「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10102
戴慧如(2006)。大學博物館與校園資產保存規劃之研究--以國立台灣大學博物館之籌劃推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0884
王芸三(2006)。台灣地區大學院校藝文中心之研究-以大葉大學藝文中心規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304200714343294
朱靜怡(2007)。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中央大學藝文中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204200815525012
楊孟倫(2013)。大學生參觀成大博物館之經驗與認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12092013145104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