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40.152
  • 會議論文
  • OpenAccess

我國性侵害犯刑後強制治療之檢討

摘要


按性侵害犯防治法制之變革,如何強化性侵害加害人之處遇監督及再犯預防機制,一直成為討論重點。特別是於2005年刑法第91條之1建構刑後強制治療之保安處分,以及為填補刑法第91條之1刑後空窗期的漏洞,於2011年增訂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22條之1,而將刑後強制治療溯及擴大至2006年6月30日以前犯性侵害犯罪之加害人,充分表現出朝向「管理」、「監控」、「隔離」的趨勢發展。現行刑法第91條之1對於性侵害犯罪加害人所施行之強制治療保安處分,其有剝奪其人身自由及強制之性質,且處分期間至其「再犯危險顯著降低為止」,並委由每年的鑑定、評估,難免有違法律明確性原則之虞,況且因而此種不定期之強制治療處分,難免有成為近乎於終身監禁式的可能,而遭受合憲性之疑慮,因而對於處所及鑑定評估,均須積極研謀改善,以資適法並弭爭議。同樣地,增訂之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22條之1無論在功能或目的上,以及透過比例原則衡量信賴利益與公益二者衝突上,均有違憲之虞。因而本條應定位為治療安置,且對次高或中高危險而經評估有需要者,應補強訂定「輔導監督」,針對最高危險者,才能實施刑後強制治療,如此設計,才能符合比例原則之合憲性檢驗。另外,強制治療處所及鑑定評估也須積極研謀改善,以避免加深本條違憲之虞。

被引用紀錄


江姿穎(2009)。生氣情緒歷程與反社會行為的關連性—以青少年與非行少年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901026
賴靜眉(2006)。「重建」抑或「管控」? 依少年事件處理法裁定安置輔導少女之經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2398
魏士凱(2003)。電子監控之理論與實務〔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32346
王秋惠(2008)。原住民國中生法律觀念、依附因素與偏差行為的關聯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0402200813375200
陳吳南(2010)。遺失的橋樑—司法與社福合作處理虞犯機制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08022010092753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