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131.214
  • 期刊
  • OpenAccess

日治時期高雄市「哈瑪星」的移民與產業-以戶籍資料為主的討論

摘要


今日哈瑪星是日治時期由日本人填海造陸打造而成的新街區,因具備當時最先進的交通設施──鐵路和港埠,發展成為海陸運輸樞紐,此過程,帶動諸多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吸引眾多日裔、臺籍移民,共同開創新興高雄的現代化港市。從濱海潟地而繁華街區,因移民而產業共同構成之形貌為何?為本文所試圖探討的目標。日治時期日、臺移民所共構而成的「哈瑪星」社會,日臺人口數差距在1930年代前,日本人數占絕對優勢,1932年後臺籍人數累積上升比率明顯較快,意味著人口流動大,也拉近日臺人口的差距。構成上,日籍以九州地區占多數,卻亦不能忽略來自近畿、關東的影響力。臺籍移民以臺南地區最多,除以距離遠近為檢視指標之外,勢必得考量移出地的社會經濟條件。量化分析之外,本文以戶籍資料為主並結合日治時期相關出版物進一步從事質性描述和討論。這方面成果約略可補充目前學界對日治時期哈瑪星的看法,亦即一般認為日本人為統治階層,總是占盡產業、階級上的優勢;而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人,必定屈居劣勢,從戶籍資料的整理會發現實則不然。哈瑪星當時的日臺人口構成與產業分布關係,究竟是呈現出怎樣的樣貌?為全文試圖牽引的議題。

關鍵字

哈瑪星 高雄 產業 移民 戶籍 人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