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231.245
  • 期刊
  • OpenAccess

兩岸合作打擊毒品犯罪之研析

A 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on of Cracking Down upon Drug Crimes Between the Taiwan Strait

摘要


臺灣地區1980年代由於海洛因取得不易,當時濫用的藥物尚以紅中、白板、速賜康及強力膠一類化學品為主,惟至1980年代末期,經濟上高度成長,又逢日、韓大力取締安非他命,此一中樞神經興奮劑乃自1989年間開始流入臺灣。同時,海洛因的使用亦成倍數成長,是故1990年代乃以安非他命與海洛因為並行發展期,因此,政府於1993年5月12日宣示「向毒品宣戰」,當時亦有效的遏止臺灣地區的毒品氾濫趨勢。而1980年代,大陸地區亦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由於對外交流活動驟增,「金三角」地區的毒梟紛紛大肆北上,尤以雲南邊境各縣首當其衝,販賣及吸食毒品現象逐漸蔓延,且持續向內地擴散,毒品既有暴利可圖,不法分子競相鋌而走險,毒品犯罪乃隨之猖獗,致使毒品禍害在中國大陸死灰復燃。至1987年毒品問題開始惡化,且逐年查獲毒品數量呈倍數增加,再加上臺灣地區「向毒品宣戰」,致使部分製安師傅流竄至大陸東南沿海各省設置製安工廠,使大陸地區的安非他命更形氾濫。但近年來中國大陸對「冰毒」(即甲基安非他命)採取嚴打措施,以致製安工廠有回流臺灣地區跡象。海峽兩岸由於同文同種,加上地理環境上僅隔一線海峽,交通便利,毒梟在兩岸之間遊走遠比在其他毒源區自在。因此,兩岸毒品犯罪活動往來密切,互補有無,要想有效遏阻,惟有兩岸能展開緝毒工作的合作,否則毒梟可以狼狽為奸在兩岸流竄肆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