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220.114
  • 期刊

政治理想主義下的功利計算-1949年前後中國知識份子的抉擇與生存

摘要


本文研究1949年政權轉移前後知識份子的命運、抉擇和深層的精神世界,試圖探討個體生命和社會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觀察那些隱秘堅固的社會組織機構和政治態勢對人的塑造和改變,同時反觀個體的選擇如何影響和形塑了新時代的政治文化。本文嘗試將研究對象從上層精英轉化到普通知識份子,特別注重探訪普通知識份子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通過個案比較研究,對照文本材料和口述歷史,溝通精英和下層,力圖展示知識份子政治理想主義和現實功利計算如何交織在一起的特殊形態,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脫節和緊張成為新政權最基本的悖論。本文揭示出知識份子對權力的精心計算如何導致了虛偽和偽飾在這一群體中的瀰漫,它不但構建了一種獨特的意識形態表演氛圍,也削弱了政治文化的純粹性和一致性,並侵蝕了知識份子群體本身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精神追求。

參考文獻


蔡恩勝的訪談,陝西,2011年7月23日。
戴晴:《在如來佛掌中——張東蓀和他的時代》(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
阿尼達.陳(陳佩華)著,史繼平、田曉菲、穆建新譯:《毛主席的孩子們:紅衞兵一代的成長與經歷》(天津:渤海灣出版公司,1988)
宋雲彬:《紅塵冷眼》(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顧頡剛:《顧頡剛日記》,第六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