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202.187
  • 期刊

人權與民主的變奏-五四運動前後民權概念的演變

摘要


清末民國時期,「新名詞」與「新概念」所引發的爭論,呈現的是「話語」的整體轉向。在袁世凱稱帝導致的共和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俄國革命時期,知識界對「民權」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闡釋,有關「共和」的論爭與民權概念的演變糾纏在一起。五四運動前後,「民權」含義產生了變化,即從天賦人權到民主的轉向,民權概念接近於「民主」;相對於「自由」,更強調「平等」。與此同時,在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下,知識界開始關注「做人」的必須條件,人權的含義從天賦人權延伸至基本人權,並成為批評政府與法律的工具。在政治現實中,人權往往與國民權存在一定的緊張關係。本文關注五四運動前後民權概念的轉向,以新文化運動時期主要刊物《甲寅》月刊、《新青年》知識群體的文本與實踐為中心,梳理關於此概念的不同表述及其相應的社會政治語境。

關鍵字

民權 人權 民主 共和 社會主義

參考文獻


章清:〈知識.政治.文化:晚清接納「新概念」之多重屏障〉,載方維規主編:《思想與方法:近代中國的文化政治與知識建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頁127。
熊月之:《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閔斗基:〈清末湖南省的改革運動(1895-1898):以民權.平等論為中心〉,《東方學志》,第41輯(1984年),頁271-90。
Stephen C. Angle, Human Rights and Chinese Thought: A Cross-cultural Inqui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沈松僑:〈國權與民權:晚清的「國民」論述,1815-1911〉,載許紀霖、宋宏編:《現代中國思想的核心觀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頁302-3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