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180.219
  • 學位論文

資訊系統失敗情境下科技框架之重構—以資訊系統委外之縱貫性個案研究為例

Understanding the Reframing of Technology Frame Under Information Systems Failure: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IS Outsourcing

指導教授 : 謝清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許多組織在遭遇資訊系統(IS)失敗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往往必須持續投入系統建置的工作。然而,失敗的經驗不但會影響人們對IS的理解與詮釋,更可能因而衝擊到後續的建置活動,因此深入瞭解組織成員在歷經IS失敗之後,在接續的專案當中,他們是如何看待IS,對於後續IS的建置,甚至是系統的成敗,便顯得格外重要。 本研究乃以科技框架(TF)理論為基礎,針對一家經歷過IS失敗的個案學校,觀察其在失敗前後的兩次委外過程中,不同關鍵群體對於IS的認知發展過程,亦即TF的建構與重構過程。研究發現,在IS失敗之前,各群體之TF,尤其是使用者,明顯有較高的可塑性,但是在經歷IS失敗之後,使用者的TF便急速僵化,群體之間產生TF「不可共量」的現象,因此造成第二次委外一開始,各群體即衝突不斷,而組織所採取的TF重構措施,亦無法產生效果,專案因而嚴重延宕。 本研究在理論上的貢獻主要有二:(1)增進TF理論內涵,包括發展出「科技之組織價值」、「IS發展策略」與「IS發展能力」三個TF構面,以及歸納出IS失敗情境下TF的發展階段模式,並將組織研究中常用的框架重構技術,應用於TF的重構;(2)擴充TF理論的解釋力,將TF分析應用於IS重複失敗。實務上的貢獻,則是協助那些經歷IS失敗,但又必須持續投入IS建置的組織或新專案團隊,能夠深入瞭解IS失敗對組織成員心理上的負面衝擊,以減少後續專案推動的抗拒與衝突,避免再掉入IS失敗的泥淖。

參考文獻


5. 曾瑞譙,2006,『大專技職校院面對出生率降低的學校經營管理壓力與因應之道』,學校行政雙月刊,第四十六期:310~325頁。
7. 謝定助、謝清佳、洪銘建,2007,『研究方法典範移轉?——國內資訊管理領域論文之調查』,資訊管理學報,第十四卷,第四期:1~29頁。
1. 林千乃,2009,網路社群互動現象之詮釋性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未出版博士論文。
4. 鄭村棋、陳文聰、夏林清譯, Paul Watzlasick、 John H. Weakland、Richard Fisch著,2005,與改變共舞(Change : principles of problem formation and problem resolution),台北市,遠流。
2. Barrett, M., 1999, “Challenges of EDI Adoption for Electronic Trading in the London Insurance Market,”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vol.8, pp.1-15.

被引用紀錄


曹金豐(2017)。探討社群意見評價之顧客服務回饋機制的研究〔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7.00224
傅大煜(2013)。修正式活動理論探討組織變革之研究-以軟體公司導入CMMI為例〔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3.01256
吳筱琦(2011)。功能解釋在資訊管理研究的應用〔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1037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