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41.214
  • 學位論文

《周易.繫辭》之「聖人觀」

The Idea of Saint in Yizhuan

指導教授 : 陳鼓應

摘要


《周易》向來被視為群經之首,但是《周易》的崇高地位實有賴於《易傳》的哲學詮釋,而〈繫辭〉乃是《易傳》當中思想最完備,哲學內涵最豐富的部分。因此,筆者以〈繫辭〉的聖人做分析,藉由建構〈繫辭〉的聖人觀來幫助我們看清《周易》的人格典範。   在把〈繫辭〉中出現26次的「聖人」條列分析以後,筆者歸納出〈繫辭〉的聖人具有六大特質,分別是:(1)作《易》者;(2)效法天地萬物;(3)重視卜筮;(4)道德特質;(5)事功特質;(6)行事方式。這六大特質不僅僅把〈繫辭〉的理想人格呈現在我們面前,其中更包涵了儒道諸子的思想在其中。   接下來,透過與孔孟和老莊聖人觀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繫辭〉聖人觀乃是以儒道兩家思想為主的融合產物。簡單來說,〈繫辭〉採擷了道家的道論和自然觀等形上學內涵,建構出《周易》經、傳的天道觀與陰陽變化觀,又吸取儒家在道德與事功等倫理學、政治哲學上的看法,以作為〈繫辭〉在德業觀點上的重要參考。〈繫辭〉一方面融合了儒家與道家,同時又強化了融合之後的系統,這種兼容並蓄各家的做法,展現了在戰國時期總結諸子學說的潮流中,從易學家的立場出發來融攝諸子百家的企圖。   最後,筆者再以《荀子.非十二子》和《莊子.天下》品評諸子的內容與〈繫辭〉作比較,以突顯〈繫辭下傳〉的「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的時代趨勢。

關鍵字

周易 繫辭傳 聖人觀 理想人格 儒家 道家 莊子 儒道融合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屈萬里,《先秦漢魏易例述評》,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
屈萬里,《讀易三種》,聯經出版社,1983年
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傅佩榮,《傅佩榮解讀易經》,立緒,2005
曾春海,《易經的哲學原理》,文津出版社,2003年

被引用紀錄


侯展捷(2015)。論先秦儒家的「聖人觀」及其道統意識—以《論語》、《孟子》、《中庸》為焦點〔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255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