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4.221.113
  • 學位論文

北魏時期漢人士族的學思變遷

指導教授 : 張蓓蓓

摘要


陳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中,提示出北魏北齊、與西魏周為隋唐制度源頭之重要性。錢穆先生也在其《國史大綱》中,再三強調北朝為中國歷史「新生命」之意義。田餘慶先生《東晉門閥政治》更以中國發展之主流「在北不在南」,確立的北朝的歷史地位。而北魏作為北朝之初,更具有北朝發展奠基者之地位。胡漢種族問題、士族學術發展、士族政治地位等,皆是北魏建國後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影響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鍵期。本文以北魏時期的北方漢士族為主體,藉由北魏時期兩大事件:崔浩國史之獄以及孝文帝漢化,深入討論北魏時期胡漢認同與融合的變化、士人心態的轉變,以及政治環境對漢士族學術發展的影響,試圖建立北魏漢士族心態與學術發展的概況。 第壹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並且簡述學界的研究概況。最後說明本文的範圍與切入角度。 第貳章〈十六國到北魏初年的胡漢關係〉:十六國時期,五胡君主對於漢文化多半採取友善的態度,不但在國家制度上學習漢人,還大量任用漢人作為謀士。其中漢化頗深的幾個政權,因為國內政治穩定,君主傾心漢化,更成為中原士庶的避難場所。但是繼之在後的拓拔魏卻對漢文化頗有排拒之情,也造成北魏初年漢士的不安。 第參章〈崔浩國史之獄對漢士族學風與心態的影響〉:崔浩所代表的漢士集團,在國史之獄中,因胡漢矛盾與文化衝突,遭到嚴重的打擊,造成士人心態的保守與退縮。在國史之獄的影響下,漢士的學術發展也多少產生了轉變。漢士面對北魏政權的危懼之情與國史之獄的的挫敗,醞釀出北魏社會的「實用」原則,直接影響了北魏前期的學術發展方向。 第肆章〈孝文帝漢化改革對漢士族學風與心態的影響〉:國史之獄若為北魏漢士之一退,孝文帝改革即為北魏漢士之一大進。以孝文帝為主的漢化,改善了北魏胡漢間的民族矛盾,並且讓漢文化成為國家政策的指導原則。漢士的地位與認同,也隨著北魏漢化而日漸提升。同時,南方人士也在此時受到北魏君主的重視,有助於漢化的推動。此時,全面漢化促進的學術的發展,北魏漢士融合了北方固有學術與南方文化,發展出有別於南方的中國北方學術。 第伍章〈結論〉。

關鍵字

北魏 北魏學術 崔浩 國史之獄 孝文帝 漢化 士族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京都:中文出版社,1981。
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上海市: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李憑,《北魏平城時代》,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何啟民,《中古門第論集》,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8。

被引用紀錄


劉玉菁(2015)。佛教因素對南北朝史學發展之研究--以四部史書為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0457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