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231.245
  • 學位論文

《三國演義》與《水滸傳》英雄觀之探析

The Conception of Hero in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and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指導教授 : 康韻梅

摘要


本文選擇以「英雄」作為探討文本文化意蘊的徑路,將人物與其所在的敘事結構、文化背景結合,探討《三國演義》以及《水滸傳》在英雄形象上的承續與開創,顯現英雄在人格特質與精神表徵上的異同,以及精彩紛呈的各種面向;期能藉由不斷地對話,擺脫單向式的解讀方法、意識形態的束縛,提供較為多元的觀照角度,體會中國古典小說藝術的動人價值。   第一章〈緒論〉:提出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並且針對「英雄」進行文獻探討時所可能面臨的相關議題提出討論,說明本文所欲解決的問題焦點所在。   第二章〈英雄的誕生――英雄概念的歷史發展〉:重心在於「英雄」概念的發展。先為「英雄」一詞與相關詞組作溯源的工作,分析其使用的情境;再來實際分析文本中對於「英雄」一詞的使用情形,進而探討其中的英雄觀與前代的異同,以及兩書的差異;接著從文化分析的角度,提出「英雄崇拜」現象在明代的出現的原因,並且分析英雄在此時所發展出的兩個重要特質――神話性與社會性,對於其性格呈顯產生的影響。   第三章〈英雄的軌跡――英雄精神的結構鋪陳〉:主要採取宏觀的視角,繼第二章提出「忠義」為英雄概念在明代的重要發展之後,以英雄所具的「忠」、「義」精神為主軸,探討其如何在二部小說的敘事之中得到呈顯,並且分析其在《三國》、《水滸》中產生不同效應的原因,以此牽引出其與英雄使命的聯繫;接著則呈現英雄精神鋪展的軌跡,筆者認為就文本架構而言,二書有時間、空間意識上的不同,《三國》英雄以時見,《水滸》英雄以地見,故作者在鋪敘英雄生命歷程時,於全書結構模式乃至英雄個人意識均受影響,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質。   第四章〈英雄與社會――英雄生活的影像具現〉:主要由英雄個人角度出發,聚焦於英雄自我與社會之間的互動,從英雄的社會角色意識、藉以表現自我的細微生活事物談起,具體論析小說為英雄造像的手法。英雄處在社會之中,用自我與外界產生對話、交流,則藉著其具備的社會特性以及社會生活的表現來呈顯其形象乃是必需的。本章由社會角色入手,進而探討英雄飲酒進食、對待女色以及兵器呈現的方式,是如何形塑了英雄,又是基於何種心理。   第五章〈結論〉:對於本篇論文研究成果的歸結與討論。

關鍵字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英雄譜 英雄 忠義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1989)
林慶揚:《水滸傳的人格世界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5
王崧泉:〈水滸英雄――分析《水滸傳》中的社會特性〉,《新北大•史學》,2005年10月,頁171-177
李志宏:〈在天道循環與人事際遇之間--論《水滸傳》敘事的後設命題及其話語構成〉,《東華人文學報》,2007年1月,頁107-155
李豐楙:〈出身與修行:明代小說謫凡敘述模式的行程及其宗教意識――以《水滸傳》、《西遊記》為主〉,收入林明德策劃《中國文學新境界》(臺北:立緒出版,2005)

被引用紀錄


許凱鈞(2011)。從浪跡天涯到招安建功:《水滸傳》梁山泊的形成與崩解〔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1.01038
劉桂宏(2012)。《水滸傳》敘事結構中的行為意涵與精神價值〔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8/YZU.2012.00311
陳瑩嬑(2011)。張飛形象之演變— 以《三國志》到《三國演義》的敘事嬗變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2242
吳旻怡(2011)。女英雄的旅程:《女仙外史》、《歸蓮夢》主角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107201116080921
楊玉文(2012)。《三國演義》謀略型人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7352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