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90.131
  • 學位論文

日治時代後期臺灣政治思想之研究--析論臺灣抗日運動者的抗日思想

The Study of Taiwan Political Thought

指導教授 : 邱榮舉 曹永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為日治時代後期臺灣政治思想之研究,特別欲針對臺灣抗日運動者的政治思想進行深入探討。政治思想的範圍大於抗日思想,當時臺灣的政治思想實包括了資本主義思想、地方自治思想、臺灣獨立思想、中國統一思想、社會民主思想、勞動工會思想、臺灣議會思想、民族主義思想、自由主義思想、共產主義思想、山川主義思想等,其中除了資本主義思想與地方自治思想外,其餘的思想皆與抗日思想產生關聯。而抗日思想則包含了臺灣獨立思想與中國統一思想,意即這兩者可說同時為抗日思想與政治思想的一環。當時臺灣抗日運動者的抗日思想,可大致分為臺灣獨立思想與中國統一思想。本論文設定探討之問題有:(1)日治時代後期臺灣抗日運動者的政治思想之主要成分為抗日思想,其抗日思想的主要內容為何(what)?(2)其抗日思想是如何形成的(how)?(3)為何會產生主張臺灣獨立或中國統一的抗日思想(why)?本論文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 發起臺灣抗日運動的份子中,右派林獻堂、蔡培火、蔣渭水等抱持自由主義思想及臺灣獨立思想,謝南光抱持自由主義思想及中國統一思想,左派謝雪紅及王敏川抱持共產主義思想及臺灣獨立思想,連溫卿抱持社會主義思想及臺灣獨立思想,蔡孝乾抱持共產主義思想及中國統一思想。這些人的政治思想對戰後臺灣政治思想造成了影響,並為後來的臺灣民族主義、臺灣獨立思想、中國統一思想、自由主義思想、民主主義思想等奠定了基礎。 藉由本論文,可以得知以下的結論――日治時代的臺灣政治思想受以下四點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自決主義、日本內地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具體來說,威爾遜的民族自決思想、日本內地的大正民主主義思想、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對林獻堂、蔡培火、蔣渭水、謝南光等人造成影響。此外,馬克思主義思想則對謝雪紅、王敏川、連溫卿、蔡孝乾等人造成影響。 臺灣抗日運動者之政治思想可分為兩種,分別為臺灣獨立思想與中國統一思想。抱有臺灣獨立思想的臺灣抗日運動者有林獻堂、蔡培火、蔣渭水、謝雪紅、連溫卿、王敏川等;而抱有中國統一思想的臺灣抗日運動者則有謝南光與蔡孝乾。他們的臺灣民族思想、臺灣獨立思想、中國統一思想、自由主義思想、民主主義思想等政治思想,對戰後的臺灣政治思想造成影響。臺灣抗日運動份子受林獻堂之呼籲,組織了臺灣文化協會,展開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但在1920年代後半,馬克思主義思想傳入臺灣,臺灣文化協會分裂為左派與右派。右派的林獻堂、蔡培火、蔣渭水、謝南光組成了臺灣民眾黨,但左派的王敏川與連溫卿則將臺灣文化協會改變為左派團體。此外,謝雪紅亦組織了臺灣共產黨。 許多臺灣抗日運動者因抱有臺灣獨立思想或中國統一思想,以致戰後的臺灣政治思想家也因此產生具有臺灣獨立思想或中國統一思想的傾向。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Political Thought Taiwan

參考文獻


王曉波,《臺灣史與臺灣人》,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92年。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1989年。
秦孝儀,《臺籍志士在祖國的復臺努力》,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0年。
陳俐甫,《日治時期臺灣政治運動之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

被引用紀錄


林群賀(2013)。日治時期台灣民主概念的初步考察1920-1935〔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3.00607
詹景陽(2008)。戰前日本殖民政策學者的台灣論述〔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0181
陳玟錚(2007)。蔡培火及其政治文化抗日運動〔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206200714112374
江淑淨(2009)。日本殖民下台灣和韓國國語政策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2740
解令晴(2011)。1920年代臺灣文化啟蒙運動之研究─創新傳佈理論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5526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