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54.199
  • 學位論文

佛羅里達藍螯蝦人工孵化之研究

The study on artificial hatching of blue crayfish ( Procambarus alleni )

指導教授 : 陳秀男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中文摘要   本實驗主要研究目的為利用良好的孵化設備、水體環境控制、適當的臭氧消毒濃度與頻率以達到提到佛羅里達藍螯蝦卵人工孵化率。觀賞性淡水螯蝦具有高經濟價值,繁殖上常常受限於孵化時間過長及容易遭受水黴菌感染而失敗,因此希望藉由人工孵化方式來改善。螯蝦受精卵來自自然繁殖抱卵母蝦,將卵取下後,分為不同的處理組,並置入不同設定的人工孵化環境,控制其卵的密度或是水槽的溫度,以及嘗試使用臭氧水當做消毒劑來殺死水中的水黴菌,期許提高最後孵化率與幼苗活存率。   20℃的處理組別幼苗的三個時期(Stage I→III)平均活存率顯著高於24℃及28℃二組。受精卵接受不同濃度臭氧浸泡處理並與甲醛控制組消毒做比較,實驗結果發現孵化活存率隨著臭氧濃度與處理時間的上升而降低(stage III 53.8→60.6%),四個臭氧處理組別與甲醛控制組間沒有顯著差異。臭氧0.3 ppm同時消毒孵化水體與受精卵及僅單獨對水體做消毒與未處理之控制組相比皆有顯著的提升效果。溫度與消毒結合探討下,24℃的組別使用甲醛與臭氧消毒的各期幼苗孵化活存率顯著高於控制組。比較自然孵化與人工孵化,以臭氧0.05ppm同時處理水體與卵30分鐘/天,人工孵化組別的孵化活存率顯著高於自然孵化的組別。   總結以上,溫度20℃、密度40(顆/管)條件下有最佳孵化率;在臭氧或甲醛的運用於水體與卵的消毒上,可有效的提升孵化率,且顯著高於自然孵化的組別;由實驗結果得知,水中臭氧濃度0.05ppm,每天消毒一次,即有效取代甲醛的使用。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陳佳郁 (2005). 臭氧與氯對水中微生物殺菌效率之評估.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Aegerter, S. and Jalabert B. (2004). Effects of post-ovulatory oocyte ageing and temperature on egg quality and on the occurrence of triploid fry i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Aquaculture 231 59-71.
Catalyzed Ozone Decomposi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ndrews , E. A. (1904). Breeding habits of crayfish.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38, 165-206
Aydın, H. and Dilek, M. K. (2004).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temperatures on the hatching time and survival rates of the Freshwater Crayfish Astacus leptodactylus (Esch., 1823) Eggs. Turkish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75-7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