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161.87
  • 學位論文

臺灣與韓國政治事件之比較分析──以美麗島事件與光州事件為中心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litical Incidents in Taiwan and Korea:Focusing on the Kaohsiuing Incident and the Gwangju Uprising

指導教授 : 陳春生 邱榮舉

摘要


本論文係一本比較分析戰後臺灣與韓國政治事件的學術論文。戰後在臺灣與韓國發生的政治事件為數不少,其中較有規模、且可資比較者有:臺灣的「二二八事件」和韓國的「濟州四三事件」;臺灣的「美麗島事件」和韓國的「光州事件」。本論文特別針對臺灣的美麗島事件與韓國的光州事件進行深入探討。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有二:1.論證戰後臺灣與韓國民眾對該國推動民主政治發展有何參與行動與貢獻。2.探討臺灣與韓國在政治發展過程中曾有過的重大政治事件有何異同。本論文的研究問題有二:1.在臺灣與韓國推動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民眾在政治事件中政治參與和政治貢獻為何? 2.臺灣的美麗島事件與韓國的光州事件,兩者有何異同? 本論文採取歷史研究途徑、比較研究途徑,至於研究方法則是採用個案法(case method)、文件分析(document analysis)等。 本論文的主要論點包括:1.美麗島事件是戰後臺灣的政治史中與推動臺灣民主化運動有密切相關的重要政治事件。2.光州事件是戰後韓國的政治史中與推動韓國民主化運動有密切相關的重要政治事件。3.臺灣的美麗島事件與韓國的光州事件的時代背景、性質及過程相當類似。關於政治事件的時代背景,兩者皆有歷史性、政治性和社會性的背景因素;關於政治事件的性質,兩者皆屬政府企圖採用法律形式來解決政治問題之「政治事件」;關於政治事件發生的過程,兩者皆屬「先鎮後暴」。4.臺灣的美麗島事件與韓國的光州事件的原因、意義及影響各具特色。關於政治事件發生的原因,兩者皆因國內外的因素所引起;關於政治事件之意義,兩者皆可自政治、法律、社會、歷史方面分析其意義;關於政治事件發生後之影響,兩者皆為國家的民主化做出重大的貢獻。5.兩國政府對政治事件的處理措施頗為類似但方式不同,兩國皆制定相關法律而成立相關執行單位。6.兩國政府對政治事件皆有進行補償,但做法略有不同,關於進行補償,兩國皆有補償的法律依據;關於補償情形,臺灣和韓國受理申請補償案件各達7千件以上。7.兩國政府對政治事件之平反皆持續進行,且各具特色,兩國皆進行回復名譽、建造紀念物或空間、其他學術文化等方面的平反活動。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王振寰,1989,〈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頁71-116。
吳乃德,2000,〈人的精神理念在歷史變革中的作用----美麗島事件和臺灣民主化〉,《臺灣政治學刊》,第4期,2000年12月,頁57-103。
李茂生主編,2002,《2001年臺灣人權報告》,台北:前衛出版社。
______,2003,《2002年臺灣人權報告》,台北:前衛出版社。
王甫昌,1996,〈臺灣反對運動的共識動員:1979至1989年兩次挑戰高峰的比較〉,《臺灣政治學刊》,第1期,頁129-201。

被引用紀錄


劉芳瑜(2015)。威權時期臺灣的「擺樣子公審」:國民黨對政治案件「形式合法性」的操作〔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2077
林泓帆(2009)。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團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1419
許毓文(2007)。臺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補償與平反〔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10172
陳郁馨(2007)。臺灣主要報紙對美麗島事件報導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186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