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64.105
  • 學位論文

可罰違法性之理論與運用─以集會遊行法第二十九條與配偶抓姦竊錄為例

May punish theory of and the utilization the illegal - take assembles parade law 29th to grasp with the spouse steals deceitfully records as the example

指導教授 : 李茂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第二章的部分擬介紹日本可罰違法性理論之發展,從其本身的定義、理論特色、思想背景,以及相關運用的領域類型等均加以論述,其後,並詳為整理可罰違法性理論當中兩大巨擘─佐伯千仞、藤木英雄兩位學者的學說,加以比較分析。最後,則詳盡描述可罰違法性理論在日本實務的黃金時代,也就是影響昭和四○年代深遠的合憲性解釋類型。 而在第三章當中,則交代了日本可罰違法性理論的現況。首先,開始分析目前日本實務的消極態度,從昭和四○年代末期開始的逆轉,面對如此巨大的轉變,日本學界除了嚴加批判之外,也積極地去重新架構可罰違法性理論,想要去建立起一套可操作的明確標準。最後,並針對我國是否有引進可罰違法性理論之必要,就目前社會現況與學說上的質疑進行相關討論。 至於第四章的部分,在確認了集遊法第二十九條具有高度違憲可能之後,進一步觀察實務上適用的狀況,雖然民國八十八年以後法院已意識到該條可能產生的問題,因此,本文擬以可罰違法性之「合憲解釋類型」予以處理,納入美國「明顯而立即之危險」理論,必須該當行為具有明顯而立即之危險時,才能對之加以刑事處罰,藉此努力去限制該條適用之範圍。 最後在第五章的地方,則是去討論可罰違法性當中的大宗類型,也就是「相對輕微型」,此處以配偶抓姦竊錄的案件為例。因此,對於一方配偶懷疑他方外遇時,以竊錄的方式去刺探對方隱私之行為,是否具有刑法上之違法性而必須加以處罰時,本文乃以第三章中所得之標準逐一加以檢視,嘗試以可罰違法性理論去解決實務上判決兩難的困境。

參考文獻


王朝揚,私人違法取證於民事訴訟程序的可利用性探討,法令月刊第五十四卷第9期,2003年9月
蔡碧玉,從「偷拍事件」談隱私權保護之刑事立法,法令月刊第四十九卷第4期,1998年4月
鄭昆山,從「法治國原則」論集會遊行刑事罰之「行政從屬性」─兼論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第四四五號解釋,律師雜誌第222期,1998年3月
Lawrence Tribe, American Constitutional Law, 二版,New York,Mineola,1983年
Thomas Emerson,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the First Amendment,初版,New York,Random House,1966年

被引用紀錄


張嘉婷(2014)。論公民不服從之刑事責任–以可罰違法性之相對輕微型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360
李明芝(2013)。原住民採取森林產物的文化困境與除罪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520
劉人豪(2012)。集會無理?遊行有罪!- 集會遊行管制的歷史形塑與法律實踐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0824
朱政坤(2011)。警察命令解散處分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0278
施宇軒(2008)。現行集會遊行法之檢討—以集會自由之保障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1066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