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160.196
  • 學位論文

淡水河至後龍溪海岸帶地質特徵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al Zone along Tanshui river and Houlung river in western Taiwan

指導教授 : 俞何興

摘要


摘要 海岸帶是海陸交界之帶狀區域,周圍海濱帶也是全球人口最集中之處,台灣也不例外。本研究將海岸帶的海域範圍界訂在水深30公尺,陸域則在海灘的上界。研究區域位於淡水河口北岸至苗栗縣後龍溪以南,海岸線長共117㎞。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海岸帶陸域及海域資料,並將海陸之營力合併討論。 淡水河口海岸帶北岸以大屯火山為主地貌,南岸為觀音山及林口臺地,淡水河口南北兩岸的海岸帶寬度相異,北岸寬度約2008-2820公尺;南岸寬度為4020-5200公尺,陸域組成物質除了林口臺地外側海岸帶為礫石,其餘皆為砂質海灘,海域部分也為砂質沈積物組成。桃園海岸帶地貌則以臺地為主,海岸線平直較無變化,寬度為2506 -4750公尺,為砂質海灘,海下組成為中砂到泥,境內有草漯沙丘群;竹苗地區的海岸帶地貌以丘陵及沖積扇平原為主,寬度分別為2306-4150公尺及2610-5030公尺,且越往苗栗縣走海灘組成物質越細;苗栗地區的海岸帶陸域物質以細砂為主,海域物質由黏土質所組成。總結淡水河口及桃園的海岸帶以中砂為主要組成物質;竹苗則是以細砂為主。綜合Inman and Nordstorm(1971)及Fairbridge(2004)海岸分類方式,淡水河口北岸屬後緣拖曳型寬陸棚火山、中砂質海岸,南岸則為後緣拖曳型寬陸棚台地、中砂質海岸。桃園地區則為後緣拖曳型寬陸棚台地、中砂質海岸-soft medium sandy coast;而新竹及苗栗皆為為後緣型寬陸棚丘陵及平原、細砂質海岸-soft fine sandy coast。大體來說桃竹苗海岸帶與淡水河口相比,較平直,且海下地貌無太大變化。 研究區域因為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沈積物傳輸以東北–西南向為主;沉積物主要由河流挾帶入海,近海物質以離岸傳輸為主。淡水、桃園及新竹海岸帶水下都有沙洲形成,顯示該處的離岸漂砂活動較為旺盛。 關鍵字: 海岸帶、地理資訊系統、海岸帶剖面、組成物質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coastal zone GIS coastal zone profile sediments

參考文獻


王玟心(2004)桃竹苗區域之海岸帶地質特徵。國立台灣大學海洋所碩士論文。共96 頁。
張智原(2000)台灣西北部海岸變遷之研究∼淡水河口至新竹頭前溪口。
陳文福(1989)林口臺地礫石之地層與沉積學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第74頁。
第68-74頁。
許民陽(1997)海岸後退研究的概觀。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25期,第89-102頁。

被引用紀錄


林尚瑩(2016)。桃園外海近岸海床的地形與地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3482
張力修(2007)。金山至萬里岬灣海岸帶地質特徵〔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1557
李政帥(2006)。淡水河口至濁水溪海岸帶的特徵與海水面上升的可能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2280
李昆霖(2006)。濁水溪流域海岸帶特徵〔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2272
楊勤儀(2007)。利用衛星影像萃取近岸地形-以台灣北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128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