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41.228
  • 學位論文

臺灣原住民身分認定變革因素之探討

The Studies of the Elements of Changing the Regulation of Indigenous Status Identification

指導教授 : 洪鎌德

摘要


本文以新制度主義(the new institutionalism)的歷史制度論(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為研究途徑,探討2000年公布施行的《原住民身分法》與以往原住民身分認定標準的差異,並將焦點集中在原住民身分認定放寬的原因、為何無法採取自我認定、平埔族群後裔為何無法影響決策、原住民身分法的妥適性等問題。原住民身分受法律保障,享有優惠待遇,因此原住民身分認定的背後,是一套以民族政策為基礎的身分制度,且與國家的原住民族政策走向密切相關。臺灣原住民族歷經清代、日治及國府統治,隨著統治者的原住民族政策轉變,連帶使原住民身分認定由過去轉變為現在的形式,其中涉及的問題癥結,不僅止於尊重原住民本身的身分/認同,或者是原住民現有資源分配的問題,惟有瞭解制度背後的國家原住民/族政策思維、族群關係及位階、政策變遷要素的動力轉化和困境,才能有效解釋改變的原因。 本文先就清代、日治時期及國治時期的原住民政策作探討,以釐清制度安排的背景。清代實施族群隔離政策與族群政治運用,造成「生番」(今日的原住民族)與「熟番」(平埔族群)的族群邊界分明,其影響力一直持續到當代。日本領臺之後,挾著現代化武力有效控制山地以外的地區,平埔族已經失去其政治上的制衡作用,再加上漢化已深,被歸類為本島人。相反的臺灣總督府為「殖產興業」及爭取高砂族(原住民族)政治上效忠的需要,賦予其特殊的政治身分。進入國治時期以後,平埔族已經喪失政治上的特殊性,沒有實施特別行政的必要,「山地同胞」則符合中華民國憲法中「邊疆民族」的概念,予以特別扶植。奉行孫文民族主義的國民黨政府,將原住民視為中華民族的一支,其身分上的民族屬性刻意忽略,在社會位階上為生活水準未及平地的「弱勢國民」,原住民身分成為優惠待遇的代名詞。 臺灣在80年代中期以來的民主化效應,傳統單一的中國認同受到強烈質疑,為原住民族運動開啟解放空間,原住民在臺灣的歷史地位獲得承認。1993年以後政治族群化效應,卻帶動將「原住民政策」轉型為「原住民族政策」,使原住民身分「去污名化」,不再被視為負面標籤後,才會有人願意去爭取取得原住民身分,並要求政府放寬原住民身分認定。另一方面,國家法律制度的轉變,也提供變革的助力。但在立法過程中,原住民政治菁英偏好於福利意識型態,使原住民身分認定不單純是要解決原住民個人的認同問題,而且與資源分配息息相關。原住民社會認為只要具有原住民血統,即可取得原住民身分,原民會在放寬原住民身分認定的同時,以從姓或取原住民傳統名字作為原住民身分取得條件,也反映出擔心原住民社會出現只享權利不盡義務的偏差情形。原住民身分認定也是原住民的資源分配的族群邊界,原住民族與平埔族群有著不同的歷史記憶,使得族群邊界不易打破。現今的原住民族政策並沒有可供平埔議題論述的空間,原住民又掌握「原住民」定義的詮釋權,平埔族群後裔且缺乏接近決策的管道,使得平埔族群復名運動倍加困難。

參考文獻


尤哈尼•依斯卡卡夫特
2000 〈皇民化教育下的族群意識轉向〉,臺灣歷史學會編輯委員會編《民族問題論文集》,臺北:稻香,頁251-266。
2005 〈婚姻對女性族群認同的影響-以台灣閩客通婚為例〉,刊:《思與言》,第43卷第2期,頁119-178。
2001 《臺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
1999 《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

被引用紀錄


郭詠華(2010)。現代型國家下的個人身分及其識別—百年來的台灣個人資料法社會史—〔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1957
鐘玲敏(2006)。原住民族基本法立法過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35700
楊永慈(2009)。我國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政策之研究:歷史制度論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0105
饒芷禎(2012)。政策之窗的啟合與西拉雅族正名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3061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