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54.151
  • 學位論文

恆春半島東源谷地3000年來的沉積物孢粉分析

Pollen record from recent 3000 year of Donyuan Valley, Hengchun Peninsula

指導教授 : 劉平妹

摘要


東源谷地位在台灣南部,在地理位置上屬於屏東縣牡丹鄉東源村。東源谷地現今處於一個沼澤相的沉積環境,其沉積物主要為泥炭,本研究分析了沼澤沉積物上部5公尺長岩芯中的孢粉,揭示了台灣南部地區過去3000多年來的植被以及氣候變化。 本研究根據五個碳十四定年資料,以及孢粉的豐度消長變化,可以將孢粉圖分為兩個孢粉帶(Zone Ⅱ:3000~1100 yr BP 、Zone Ⅰ:1100~400 yr BP),而第二個孢粉帶又可再細分為三個亞帶(Subzone Ⅱ-3:3000~2900 yr BP、Subzone Ⅱ-2:2900~2100 yr BP、Subzone Ⅱ -1:2100~1100 yr BP)。根據各孢粉帶的孢粉組成,可以看出台灣南部地區過去3000年來的氣候變化:大致以2200年前以及1000年前為時間點,在2200年前以前,木本植被的組成主要以女貞屬、杜鵑花科、山茶屬、紫金牛屬、竹杞屬、山桂花屬、黃杞屬為主,代表此時是一個相對較寒冷的氣候,而2200~1000年前,木本植被的組成轉變成以低海拔的屬(海棗屬、楊桐屬)為主,代表了氣候轉為溫暖,而1000年前以來,冷性植群的再度增加代表氣候又再度轉為寒冷。 另外,除了這樣大趨勢的氣候變化外,還可以從中判釋出多次的氣候波動,包括了,3000~2900年前為一個較暖的時期;2900~2200年前氣候冷濕;2200~1600年前氣候變溫暖,1600~1100年前稍轉涼,而1100~900年前饅頭果屬峰值的出現代表了一個暖的時期,而900年前以來又成為一個寒冷的狀況。此外1000年前以前相對於1000年以來是較乾燥的,在這樣一個普遍乾燥的時期中,有兩次氣候突然轉為潮濕的事件,分別發生在2300年前以及1800年前。 由東源谷地泥炭沉積物中的孢粉紀錄可與台灣其他地區的孢粉紀錄進行冷暖變化趨勢的對比。經過這些初步的對比,可以了解台灣地區在過去3000年來的氣候變化趨勢上表現為:2400/2200年以前為一個寒冷的氣候,而24002200~1100/1000年前為一個溫暖的氣候,之後1100/1000以來經過一個相當於中世紀暖期的轉變之後,氣候又轉冷,這樣的冷暖變化應與東亞季風的強弱變化有關係,亦即較冷的時期反映了夏季季風減弱(或者冬季季風增強)的時期。

關鍵字

花粉 氣候變化 恆春半島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Hengchun Peninsula pollen climate change

參考文獻


林淑芬 (2004) 由孢粉紀錄看宜蘭平原最近4200年來的自然環境演變及其與史前文化發展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共163頁。
魏國彥、許晃雄 (1997) 全球環境變遷導論。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第1之5頁。
An, Z., Porter, S. C., Kutzbach, J. E., Wu, X., Wang, S., Liu, X., Li, X., Zhou, W. (2000) Asynchronous Holocene optimum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19, p.743-762.
Anshari, G., Kershaw, A. P., Kaars, S. (2001) A Lat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pollen and charcoal record from peat swamp forest, Lake Sentarum Wildlife Reserve, West Kalimantan, Indonesi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171, p.213-228.
Bond, G., Shower, W., Cheseby, M., Lotti, R., Almasi, P., Menocal, P., Priore, P., Cullen, H., Hajdas, I., Bonani, G. (1997) A pervasive millennial-scale cycle in North Atlantic Holocene and glacial climates. Science 278, p.1257-2136.

被引用紀錄


吳孟寰(2012)。松羅湖三千餘年來的沉積物孢粉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2545
汪良奇(2011)。以湖泊沉積物內花粉與矽藻重建台灣東部晚全新世氣候與環境變遷〔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3449
黃致展(2011)。蘭陽溪流域系統千年來自然災變與淇武蘭文化空白之關聯〔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1845
李政益(2010)。恆春半島東源谷地晚第四紀之植被與氣候變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1578
賴曉瑩(2010)。台灣中部魚池盆地倒數第二次冰期沉積物的孢粉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079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