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41.6
  • 學位論文

在意識形態與工具性之間:日本帝國的「臺灣語」宣傳與運用

Between Ideology and Instrumentality: The Use of Taiwanese and of Taiwanese Propaganda by the Japanese Empire

指導教授 : 陳翠蓮

摘要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以建立學知並掌控為目的,透過現代語言學的方法對臺灣島上的語言進行研究與標準化,並以島上使用人數最多的閩南語建立起「臺灣語」的概念。更是利用漢文與假名創立「臺灣語假名」的書寫方式,供日人學習與培訓殖民地官僚之用。臺灣語假名基於統治與國語教育所產生的需求,雖與國語政策的推行相違背,卻一直存在於教育、司法體系與低階官僚的學習訓練當中。1930年代,國語普及運動及法西斯主義盛行,中日戰爭爆發後島內漢文欄遭到廢止。進入戰時體制之後,帝國更是極力推行皇國右翼思想及皇民化運動。然而,臺灣語卻仍然為總督府所運用,與帝國的文化統合政策呈現出對內與對外的兩個矛盾。   總督府運用臺灣語的對內矛盾,便是於臺灣島內在文化統合政策下仍然使用臺灣語的矛盾。由於統合尚未完成,在總督府面對總體戰爭的動員需求下,不得不暗自使用「被殖民者語言」臺灣語。臺灣語是與宣稱逆反,但實際上卻不可或缺的宣傳工具。至於對外矛盾,則是指總督府雖然在臺灣島內嚴格執行國語政策並排擊臺灣語,卻在對外的南進擴張中明顯運用臺灣語的現象。有趣的是,當向外延伸至「南支南洋」進行擴張時,臺灣語便搖身一變成為了福建語,是與「大東亞共通語」日語共存,且作為指導者的日本為了民族共榮必須學習的「當地語言」。   上述臺灣語運用的對內矛盾與對外矛盾,展現出日本帝國的語言政策在宣稱與實際上的差距,揭示了帝國越對外膨脹,卻越無法在內部達到完全包攝與統合的現象。本文試圖運用國語的相對面,即是作為「被殖民者語言」的臺灣語,修正過去對日治時期帝國語言政策的研究觀點。日本帝國的語言政策並非僅有以國語為主的統合力量,實際上亦運用了「被殖民者語言」,試圖填補統合力量無法企及之處,形成了在意識形態上推行國語,卻在工具性上無法拋棄臺灣語的拉扯與矛盾。

並列摘要


本論文以中文書寫,作者無提供英文摘要。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一) 期刊雜誌
1. 日本放送協會,《ラジオ年鑑》,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41-1943。
2. 臺灣語通信研究會,《語苑》,台北:臺灣語通信研究會,1938-1941。
3. 臺灣語通信研究會,《警察語學講習資料》,台北:臺灣語通信研究會,1941-1944。

延伸閱讀